银翼织就丝路新航图——南航机长尹伟25年驭风记

时间:2025-08-17 09:26:00

尹伟与驾驶的飞机合影。

1998年,当时还在航校学习的尹伟(右二)与同学合影。(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记者李凯 通讯员张瑞)驾驶舱的蓝光在尹伟手上流动,B737—8的航电屏将乌鲁木齐至巴库的航线铺成一条发光的银带。

近日,在乌鲁木齐飞往巴库的航班上,南航新疆分公司飞行部737 一分部副经理、责任机长尹伟正在驾驶飞机进入平飞状态。引擎的轰鸣被隔音舱滤成低沉的嗡鸣,舷窗外,天山雪顶正将最后一缕晨光折射成碎金。往西,里海的蓝已在天际线处晕开。

这是2025年秋初的一架普通国际航班,却像一枚精准的航标,标注着他与新疆民航共赴的旅程。

从25年前B737—300机械齿轮声里穿梭国内,到新一代机型载着星月掠过欧亚大陆。每一次飞机的升级换代,每一次航线的扩展延伸,都与新疆民航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

如今,新疆28座机场如星群散落在天山南北,航线网络似经纬编织苍穹。

尹伟也已经飞行25年,从青涩的副驾驶变成了一位机长教员。当下一缕晨曦再次掠过天山雪脊,尹伟相信,自己驾驶的将不只是银翼,而是把中国新疆与世界更紧密地缝成一体的未来之梭。

从“机械芭蕾”到“云端智能”

世纪之交的阳光穿过B737—300的驾驶舱,在尹伟年轻的手背上刻下格栅状的光影。这架149座的“老伙计”正抖着机翼穿越秦岭气流,他掌心的汗在操纵杆上洇出浅痕——没有自动驾驶的年代,每度航向修正都像在钢丝上调整重心。2000年入职时,尹伟才22岁,一开始主要飞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航线。

客舱里,座椅上人与人紧挨着,旅客们攥着纸质登机牌在颠簸中前倾,头顶氧气面罩偶尔挣脱卡扣的脆响,总让空乘们捏把冷汗。

“飞广州得在兰州加油。”尹伟回忆说,全程近7小时,落地时肩膀能硬成块铁板。

尹伟说,广州航程长,飞行员驾驶要付出大量体力,乘客座椅间距窄,乘客们坐着也不舒服,这种情况在随后的年月里逐渐改善。

2016年8月,“梦想”客机波音787首秀新疆,执飞广州—乌鲁木齐航线。737系列也迎来机型换代升级,新机型带来的是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尹伟也获得了更好的驾驶体验。

从B737—300到B757—200,再到如今的B737NG系列,25年的时间里尹伟执飞过三种机型。在他的介绍里,最新型的飞机飞得更高、更远、更省油。驾驶舱的仪表显示也会内容更多、更清晰。最新的机型B737NG像位优雅的绅士,189个座椅带着40%的恒湿呵护,智能系统能提前200公里避开湍流区。

更先进的机型以及更多的飞机,让新疆各大机场航线越来越多,旅客吞吐量也迅猛增加。

回顾1984年,新疆民航旅客运输量仅8.26万人次,而到了2017年,仅南航新疆分公司运送旅客就超780万人次,比1984年增长约94倍,年均增长14.8%。

今天,借助先进机队,南航在新疆形成了以乌鲁木齐枢纽为中心,“东西成扇、疆内成网、依托疆内、辐射全国”的航线网络。目前,南航新疆分公司机队规模达57架,波音737—800、波音787等先进机型成为主力。

尹伟说,今年新报到的44个年轻飞行员,第一次触摸的就是带防撞预警的操纵杆。这些先进的功能和崭新的机型,在他入职时是想也不敢想的,但现在不仅实现了,而且未来还有机会再改装一次。2024年,公司在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接收首架C919飞机,他还梦想驾驶着国产飞机继续翱翔在蓝天之上。

从“三角弦”到“世界网”

2001年的台历被乌鲁木齐—北京航线的红圈戳出12个小孔。

那时的航线图是根绷紧的三角弦,北京、上海、广州三个顶点间,加起来他每月要往返至少5趟。每次执飞前,他都要把经停点的天气数据抄在牛皮纸笔记本上,机组成员靠对讲机里的呼吸节奏判断状态,飞广州时在兰州经停加油,机翼下的黄河像条凝固的金带,客舱里飘着饭菜与哈密瓜混合的气息。

2001年,全疆已经有乌鲁木齐、喀什、伊宁、阿勒泰、阿克苏、和田、塔城、库车、且末、库尔勒10个机场和马兰备降场等机场。目前,新疆已经达到28座机场,并且支线机场直飞国内其他城市航线也持续不断开通,航空网络越织越密。

在20多年的新疆民航发展过程中,尹伟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他回忆,2022年,昭苏机场试飞那天,飞机掠过万亩油菜花田,塔台的声音裹着激动的颤音:“这是全疆第24个机场!”

机翼下,牧民的羊群与跑道边的太阳能导航灯,在大地上拼出奇妙的星图。

今年暑运期间,南航计划执行的国际及地区航线总数达到20条,周最大航班量将达75班,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9%。7月,南航订座数据显示,乌鲁木齐至第比利斯、比什凯克以及乌鲁木齐—喀什—伊斯兰堡等航线双向订座量同比增长均超100%。

南航持续加密相关航线航班波。乌鲁木齐—第比利斯航线增至每日1班,乌鲁木齐—巴库航线增至每周5班,乌鲁木齐—埃里温航线增至每周3班;乌鲁木齐—阿拉木图航线增至每日2班,乌鲁木齐—阿斯塔纳航线增至每周5班。南航还进一步强化新疆与中亚、俄罗斯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乌鲁木齐—莫斯科航线增至每周4班,乌鲁木齐至塔什干、比什凯克和香港航线均增至每日1班。

如今,尹伟的航线本盖满了跨国印章。20多年时间,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的三角航线,到辐射欧亚的空中走廊,这些银翼划出的轨迹,正在新疆大地上绣出通向世界的绸缎。

从“模拟机”到“未来云”

8月14日,南航新疆分公司空勤训练中心,尹伟正将突发故障场景定格在屏幕上。

“注意燃油配平的呼吸感。”他握着年轻学员的手腕轻推操纵杆,像老中医把脉般感受力度变化。

如今南航新疆分公司的航线网络已铺展成68条国内航线、21条国际航线,103个通达城市的坐标。在乌鲁木齐,2021年落成的南航新疆分公司空勤训练中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空勤训练中心,拥有8台涵盖波音737、波音787及空客320的客舱模拟设备,可开展各类安全与服务训练。

十年前,他带学员去广州练模拟机,光往返就耗掉三天。

2023年,南航新疆分公司引进B737动态模拟机,作为型别教员的他主动请缨参加模拟机的验证试飞。为了保证尽快投入使用,他不分昼夜进行科目验

证、调节测试标准和参数,最终出色地完成任务保障模拟机按期投入使用。落户当天,尹伟第一个在教员名单上签字,“现在新人飞行员不用背井离乡,在自家就能摸到云端。”

从模拟机训练大厅走出来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是妻子发来的照片,餐桌上摆着他最爱吃的抓饭,两个女儿手握筷子坐在旁边,背景里的日历被红笔圈着——那是他本月唯一能在家度过的周末。

从B737—300的机械轰鸣到宽体机划破云层的静穆,从纸质航图到全息导航,尹伟知道,自己飞过的每一条航线,都是新疆飞向世界的轨迹。而那些年轻的翅膀,正带着更辽阔的天空,扑面而来。

25年,尹伟从青涩副驾驶成长为机长教员,银翼划过的轨迹,正是新疆腾飞的注脚。当C919的引擎声加入天际合奏,他深知:每一代飞行员的使命,不仅是驾驭钢铁之翼,更是将时代的接力棒,传递给那些即将拥抱更辽阔天空的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