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碳生“金”“气肥”种菜 乌鲁木齐企业以二氧化碳气肥促进作物生长

时间:2025-07-23 12:52:00

7月22日,在新疆绿能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智能温室大棚中,还未使用二氧化碳气肥的农作物。(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记者王丽丽)在乌鲁木齐市南渠路,新疆绿能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的智能温室大棚中,气体肥料正在促进蔬菜的生长。

“目前,正在开展的是农作物种植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研究实验。你看,种植辣椒的两个大棚,一个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另外一个是注入二氧化碳气肥生长。”7月22日,新疆绿能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张子萱说,公司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碳捕集与碳消纳资源化领域,联合中峰信和(大连)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化工学院建设了研发中心,主要开展碳捕集与新质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研发。

二氧化碳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在新疆,二氧化碳已被广泛运用于驱动原油开采工作。乌鲁木齐企业正在探索对煤化工、自备电厂、水泥厂等企业生产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食品级二氧化碳,将其利用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增长。

新疆绿能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通过对新疆煤化工、自备电厂、水泥厂等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用于日光温室植物施肥,促进植物生长,并运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建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决策管理模型,实现“光—温—水—肥—气”一体化管理,促进植物对二氧化碳的高效吸收利用。

张子萱用手机展示了“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大棚里的蔬菜,它们被小心照看,长势喜人。铺设在地面的管道会根据时间、日照、降雨、空气等指标,自动调节二氧化碳气肥等供给。寿光农民利用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实现每亩增产20%以上,每亩获利近万元。

“未来,我们将煤化工、自备电厂、水泥厂等企业产生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化后,作为气肥销售给农户,在温室大棚中释放,让农作物为企业‘固碳’,可实现减排和增效。”张子萱说。

该研发中心项目作为2024年第五届“一带一路”跨区域协同合作年会的签约项目之一,未来发展目标远不止于此。

公司董事长李文化说,研发中心将构建“作物提质—土壤保育—种养循环—碳汇增值”四位一体的二氧化碳气肥技术体系,推动新疆农业从“高碳依赖”向“低碳循环”转型,打造全国农业碳中和先行示范区。

将二氧化碳变成农作物生长的气肥,是乌鲁木齐市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乌鲁木齐市科技服务局了解到,该局通过抓好2024年第五届“一带一路”跨区域协同合作年会签约项目落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与国内外、兄弟省(区、市)的科技创新合作,立足各地发展优势,有效对接聚集各地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推动重大产业技术人才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将“科技+经济”的品牌继续做实做强,不断推动乌鲁木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