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早期易误诊,面具脸、腰腿疼等都要提高警惕

时间:2025-04-10 13:55:00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乔梁介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随年龄增长,患病率进一步增加,80岁以上超过4%。该病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且多样,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肢体颤抖等‘经典表现’,面具脸、嗅觉失灵、情绪障碍、睡眠问题、便秘等都是容易伴发的症状。”

65岁的张先生3年前出现了右侧颈肩部发僵疼痛的毛病,影响了他的生活和睡眠。为改善症状,他3年来马不停蹄地就医治疗“肩周炎”。打针吃药、按摩理疗,用尽办法疼痛反而日趋加重,还逐渐出现了右侧肢体酸胀、行走拖地的情况。不断就诊过程中,在医生的建议下他来到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乔梁医生的门诊。

接诊后,乔梁认为导致张先生出现肢体僵痛和活动缓慢情况的主因,很可能不是肩周炎。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以及辅助检查,张先生被确诊为帕金森病。“我哪儿也没抖啊,怎么就得上帕金森了?”张先生感到疑惑。

乔梁解释,虽然许多帕金森患者以震颤为主要症状之一,但也有部分患者在全病程都不会发生抖动或仅有轻微抖动。张先生的情况即是如此,属于少动-僵直型帕金森病。这种类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动作迟缓、肢体僵硬,由于没有抖动的帕金森病“经典表现”,起病更隐匿,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比如因肢体活动不利而被误诊为脑梗,因少动、面具脸而被当成抑郁症治疗的情况,都时有发生。”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夜间睡眠中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等现象,以及嗅觉失灵、情绪障碍、严重便秘等非运动症状。乔梁提醒出现相关症状、心有疑虑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检查和评估。

由于帕金森病目前尚无简单的根治方法,加之病程中人脑多种神经递质水平改变,不少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许多患者将病情想得很悲观。其实,现代医学已经能够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药物、手术、心理及康复训练等多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乔梁说,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只要规范地进行治疗、定期随访和长期管理,就能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这正是‘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所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