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极目新闻
近日,在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古镇景区,景区运营方因门票问题和村民产生分歧。
据村民说法,7月10日起,当地景区运营方突然在村口设卡收费,入村30元,套票110元。村民称古镇一直都是他们的居住地,除三座建筑外历来免费,此举严重影响其靠景区小买卖、民宿维生的生计。为此,村民在社交平台发文提醒游客不用买票,并在入口张贴告示指引免费通道。对此,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回应称,此事他们正在调查,会给公众一个答复。暂时恢复之前的情况。“古镇已经免费对外开放,后期会根据情况再说。”
近年来,收费景区免费开放或者景区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况“免门票”,成为越来越多地方和景区的现实选择。最新一个案例是,江西南昌滕王阁景区减少收费区域串起周边商圈。这看起来是让利,但其所激发的“乘数效应”,让“算大账,利长远”得以具象化了。在这样的浪潮之下,江西景德镇这个古镇景区,却从免费改为收费,就显得有些反向而行了。
自从要买票才能进景区后,村民亲友来访都不方便了,游客少了,村民们的生意也受到影响,“景区免费改收费”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村民纷纷开启“自救模式”,和运营方上演一出“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最起码显示运营方事先没有与村民充分沟通并取得村民同意。
当然,并不是说一定不让景区收费,但要看为什么而收?如果景区的文旅供给,真到了“供不应求”程度,为了限流,实现更有序管理,适当收费,提高景区准入门槛,倒也无妨,不仅不会影响村民的切实利益,甚至还可能实现做大蛋糕的目标。但此事中的古镇景区,情况却并非如此,有多次去过该景区的网友表示,景区不大,但风景不错,不过确实也没到“收费也要上赶着去”的地步。在此情形下,景区运营方的收费行为,就商榷空间了。
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但也有一些景区固守“门票思维”。当一个景区过于依赖门票收入,而景区的实际竞争力和吸引力,又和门票价格不匹配,那结果只会是,虽然景区收费能获得一定的短期收益,但同时也会导致景区文旅收益的边际效应递减、综合效益下降,这就是典型的“丢了西瓜捡芝麻”。
门票要不要收,要考虑实际情况,兼顾相关各方正当合理权益,而不是让某一方“拍脑袋”决策来主导。从这个角度说,村民指引游客逃票,也可视为对“门票思维”的无声抗议与抵制。
景区运营方的经营理念,确实到了该进化的时候了:必须跳出“门票思维”的窠臼,转向“文旅+”的综合发展模式,完成从“管理导向”到“服务导向”的根本转变。“文旅+”的核心,在于通过叠加科技、美食、非遗等多元要素,以服务升级、文化赋能、产品创新提升游客体验,最终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优质供给创造新需求”的良性循环。在提升核心竞争力、锻造不可替代性上深耕细作,做大文旅增量,实现活态发展,构建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文旅新生态,这是景区发展的长远之道,也是古镇的新生密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