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采集室内,血细胞分离机的嗡鸣声中,27岁的沧州退役军人刘双庆安静地躺着。随着25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缓缓收集,这份“生命种子”将会紧急送往患者身边——从接到配型成功通知到完成捐献,这位年轻的退伍军人仅用4天就完成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速递”。

刘双庆出生于任丘市出岸镇,2019年退伍后在青县一家卫生院工作。作为当地一个救援队的队员,刘双庆的生活始终与公益紧密相连:2020年加入救援队后,他先后参与涿州抗洪救灾、社区应急知识宣讲、校园安全培训等志愿活动,忙碌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外勤一线。
“能救人,就是最有意义的事。”2021年,刘双庆和队友相约,一起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他未曾想到,这份不经意的善举会在两年后迎来“使命召唤”——2022年,他与一名重症患者配型成功。但当时因为对方原因,捐献未成功,这也成了刘双庆最遗憾的事。
今年7月5日中午12点,省红十字会紧急联系他:“患者情况危急,急需造血干细胞救治。”此时的刘双庆因为肺炎引起了高烧,但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当时真怕影响捐献,反复问医生,确认身体条件符合标准后,悬着的心才放下。”放下电话,刘双庆简单收拾后,立即出发。下午4点,他就赶到了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马不停蹄完成初步体检后,他随即开始注射动员剂,并配合消炎药物治疗肺炎。
这场“生命接力”里,藏着他对父母的“小隐瞒”。从出发到体检再到捐献,刘双庆始终没告诉家人,直到8日上午捐献时,他才告诉父母。妈妈告诉他:“注意安全,你做得对。”
“当过兵的人,就得有股冲劲。”成功捐献25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后,略显疲惫的刘双庆笑着说。他的这份担当,让沧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名单上,郑重添上了第57个名字。
(记者 庞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