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是康复的黄金时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多数残疾儿童能显著改善功能。为帮助更多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及时得到康复治疗,近年来,黔西南州持续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体系,通过政策保障、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等举措,为数千个残疾儿童家庭送去了温暖与希望。
一直以来,黔西南州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坚持应救尽救原则,按标准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全力推动《黔西南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落实,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得到救助。
“黔西南州于2019年8月出台《黔西南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对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标准以及救助流程、服务评估、监管等进行细化。救助对象是黔西南州0—6岁的(孤独症)残疾儿童,由监护人向其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提出康复救助申请,在‘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自行选择康复机构,经县级残联审批同意后,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补助申请审批表》到选定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8320元,训练周期为10个月。”州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吴山舢对该细则进行了解读。

康复治疗现场
日前,在州中医医院康复科,几名患儿正在接受康复治疗,其中就有来自兴义市敬南镇新场村的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小宇(化名)。
“宝宝6个月时我感觉他的动作比同龄人缓慢,9个月大的时候确诊了发育迟缓。我们听说州中医医院有中西医结合康复公益项目,通过申请后就带他来做康复训练,一个多星期下来效果很明显,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感谢国家的这个好政策,极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小宇(化名)的父亲刘先生表示。
今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为加强特殊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州残联联合州中医医院启动了“2025年孤独症谱系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公益项目”,为0至15岁孤独症、脑瘫及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全周期的康复服务。

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在做康复训练
“我们医院从3月下旬开始启动2025年孤独症谱系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公益项目,目前已有10余名患儿参加。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能够得到专业、系统、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点燃他们人生的希望。”州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主任黄洪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州中医医院将针灸、小儿推拿、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与应用行为分析(ABA)、感觉统合训练、言语治疗等国际先进康复手段相结合,调节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其身体协调性及语言社交能力。

医生在为患儿作针灸治疗
“我们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他们在各自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为患儿提供专业的康复评定及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方案,全方位保障患儿康复效果。”州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执行主任付中应说。
吴山舢介绍:“州残联联合州中医医院实施中西医融合康复公益项目,免费为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治疗,应用医院的中医传统疗法,调节其身体机能。希望通过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孩子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引起社会各界对孤独症群体的更多关注和关爱,为他们创造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社会环境。”
据了解,为推动康复救助项目落地见效,州残联联合多部门相继出台了《黔西南州“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黔西南州贯彻落实<贵州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施方案》和《黔西南州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服务资质评定标准(试行)》,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目前,全州有残疾儿童定点康复训练机构12家,近三年共救助2000余名残疾儿童,减轻了受助家庭经济负担。(作者:韦堂敏 陆全江 来源: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初审:陈 艳
复审:张 玮
终审:韦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