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太原市儿童福利院举行“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融合系列活动。孤独症儿童、家长、爱心企业、健康儿童欢聚一堂,希望为促进孤独症群体的全面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用爱与理解搭建起一座通往孤独症儿童心灵的桥梁。
孤独症儿童家长:请看到每一朵花的开放方式
19岁的小王患有孤独症。为了让孩子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小王的妈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在孩子幼年时候,小王的妈妈带着他在全国各地做康复训练,还陪读完了整个小学时期。今年,是小王在太原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第3年。在这里,小王学会了做葱油饼、打非洲鼓、做蛋挞。小王第一次跟着老师到烈士陵园扫墓,第一次坐在电影院完整地看完了一场电影。孩子的点滴成长,让妈妈倍感欣慰又充满感激。只有孤独症儿童家长知道,在这点滴进步背后,倾注了多少老师的心血。
活动现场,作为家长代表发言的小王妈妈一次次说着对老师们的感谢,也提出了她作为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几点心愿。“请看到每一朵花的开放方式。当您在公园遇见我们的孩子,或许他打招呼的方式有些特别,但请给他一个微笑。当您遇见情绪失控的特殊孩子,一个理解的眼神胜过匆忙的批评。”小王的妈妈深情地说,希望全社会对特殊教育者多一份敬意,与正常孩子的教学相比较,特教老师们需要付出百倍千倍的辛苦,他们是用灵魂在备课的天使。
特教老师:您的宽容对他们是最大的帮助
冯艳是太原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特教老师。在她的学生里,有不少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太原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一些特殊的课程,目的就是教会他们正确的社交。
在冯艳看来,孤独症儿童有几个重要的特点,有眼却视而不见、有耳却充耳不闻、有口却说不出来,这些都是沟通方面的问题。帮助孤独症儿童尽量正确地与他人社交,是老师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冯艳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一个身着红色运动上衣的少年忽然在人群中蹦了起来,一边蹦一边拍着手。一个身高超过180厘米的少年,当众做出的怪异动作,与他的身高显得格格不入。冯艳介绍说,这就是孤独症儿童的典型表现。他们通常喜欢大喊大叫、自说自话,因为这些刻板行为,周围的人时常会被他们的行为吓到。虽然他们可能伴有自残等行为,但却鲜少伤害他人。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包容他们的行为,对他们而言是最大的帮助。
太原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戎燕表示,福利院作为关爱特殊群体的场所,在孤独症群体帮扶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福利院搭建了大龄青年就业服务平台,帮扶多名孤残青年顺利就业;启动运营院内实训基地,为孤独症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职业教育之路初见成效。在教育教学方面,“孤独症特色班”即将落地,他们将坚持多元化教学,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为他们提供特殊教育服务。
爱心企业: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祝你们每天开开心心。”4月2日一早,活动展板前,女孩丫丫一笔一画写下了对孤独症儿童的祝福。今年6岁的丫丫,是附近一所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母亲张女士得知太原市儿童福利院要举行融合活动,早早给女儿报了名。活动现场,张女士一边给丫丫讲解孤独症的症状,一边引导丫丫遇到这些特殊的哥哥姐姐要友好有爱。
活动现场,太原市儿童福利院邀请了几家爱心企业参加活动。看到孩子们表演的节目,不少爱心企业现场献出了爱心。
一家从事图文广告的爱心企业,支起来招聘展板,愿意接受福利院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成年后前往就业。小李的妈妈现场咨询了企业的用工需求。“我们的孩子,经过学习后,能够从事一些机械性的劳动。如果企业愿意提供简单的实习岗位,可能就为我们的家庭点亮了整片星空。”小李的母亲感激地说。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