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评|时时把企业关切放在心头

时间:2025-03-31 08:00:00

3月26日,廊坊海关工作人员将打印好的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交给企业人员。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3月26日,廊坊市唯升报关服务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吴晓康来到廊坊海关报关大厅。报上相关信息后,工作人员几分钟就将审核通过的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打印出来,盖章后交到他手里。

“现在是系统智能审核,秒过。”作为从业20多年的报关经理,吴晓康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几年前,同样的业务还需要抱着资料排队,等工作人员逐项审核。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劣,来自企业的切身感受,要看办事是否便捷高效,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是否顺畅。外贸企业经常因时差出现报关延误等问题,廊坊海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用技术重构办事流程,让“数据跑腿”代替“企业跑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难题。“很多海关业务都可以‘7×24’小时办理,比如货物进出口申报业务,即使客户半夜有需求,也能顺利办理。”吴晓康说。

改革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思维转型和理念更新。以服务者思维替代管理者思维,才能时时把企业关切放在心头,变“企业找服务”为“服务找企业”。外贸企业注重通关速度,廊坊综合保税区内有的出口订单货物需要多辆货车运输,以往这些车辆出卡口时需要集齐后同时开出,往往要等上十几个小时。廊坊海关在入企调研时了解到这一问题,推出“一票多车”模式,打破“整报、整出、整入”限制,允许分批次运输、随到随走,国内段运输成本可节省30%。

更加主动回应企业关切,离不开常态化政企沟通。键对键不能代替面对面,无论“最多跑一次”还是“一次都不用跑”,服务企业和群众都离不开面对面倾听。随着线上办理的业务越来越多,企业到廊坊海关报关大厅办事的情况越来越少,办理窗口从10个左右变成2个,以前门庭若市的情景已成为记忆。在政务服务搭上信息化快车的同时,廊坊海关将服务从窗口延伸至基层一线,常态化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关员入企服务等活动,加强与企业沟通交流和有效互动。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把企业感受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坚持服务思维,注重用户体验,提供更加细致、高效、便捷的服务,就能构建营商环境新生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