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热评:从“鲁迅抽烟”说开去

时间:2025-08-26 13:34:00

近日,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一面鲁迅手里夹香烟的网红打卡墙,被部分游客投诉,认为这幅墙画不妥,会对青少年的行为规范有不良影响。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形象,既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真实反映,也已成为中国人民集体记忆中的文化符号。网红打卡墙上的鲁迅形象艺术化还原了“生活中的鲁迅”,让我们在感悟其战斗姿态之外,得以感受其普通人的真实一面。针对鲁迅夹烟墙画被指“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引导”,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得出客观公允的判断。正如有网友留言表示,“我从小就看着鲁迅先生的形象长大,到现在我也没有抽烟。”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相关指摘确有偏颇之处。

投诉权是现代法治社会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是监督公权力、完善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从消费者权益保护到公共事务参与,合规渠道内的理性投诉推动了无数社会问题的解决。然而,投诉权的行使如同所有权利一样,有其边界与尺度。这个边界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既要符合当下的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又要尊重历史和事实本身的逻辑。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历史人物的公共形象往往承载着超越个体的时代精神与民族记忆,简单以今日标准解构历史形象,无异于文化上的“刻舟求剑”。当投诉内容涉及历史人物和相关评价时,我们更需警惕用今人的标准苛责古人,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当我们就这类问题提出意见时,应当问自己:我的诉求是基于真实的历史认知还是当下的情绪投射?是旨在促进文化传承还是制造对立分裂?是尊重公序良俗还是追求标新立异?

理性投诉与历史评价的辩证法,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成熟度的体现。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既能保障公民畅所欲言的权利,又能守护共同的历史记忆;既能与时俱进地反思传统,又能珍视那些构成民族精神基石的符号与价值。

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我们需要少一些“破”的冲动,多一些“立”的智慧;少一些非此即彼的对立,多一些兼容并蓄的包容。

江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