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持续遭遇极端高温 气象部门详解预报温差真相

时间:2025-07-15 14:25:00

人民网郑州7月15日电 (记者尚明桢)7月14日,河南迎来本轮高温天气的峰值时段,全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突破37℃,中西部、西南部局地超40℃,河南气象部门已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Ⅲ级应急响应持续生效。针对公众关注的“预报温度与体感差异”等问题,气象专家同步进行了科学解读。

据河南省气象台监测,7月14日7时至17时,全省162个县(市、区)的1756个监测站记录到37℃以上高温,其中71个县(市、区)的127个站点超40℃。区域站监测显示,郑州市阳光小学、巩义市凤凰岭等地最高温达42.4℃,国家站中舞阳、漯河均达39.5℃。

预报显示,未来几日高温仍将持续。15日全省大部最高温39至41℃,16日中东部、南部部分县市超40℃。期间,黄河以北及东部、南部将有分散性雷阵雨,局部伴有强对流天气。截至14日17时,全省已发布高温等预警128条,其中红色预警20条,各地需密切关注最新预报。

针对网传“气象部门不敢报高温”的说法,气象专家详细解读了其中差异。按照国际标准,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来自草坪上1.5米高的百叶箱,这里通风且避免阳光直射,能保证数据的全球可比性。而市民在水泥路面、密闭空间感受到的温度,往往比百叶箱测温高4-5℃,加上湿度影响,体感差异更为明显。

中国气象局专家朱定真举例说明:当空气湿度达80%时,即便气温仅33℃,人体也会感到闷热难耐,这与标准测温形成显著反差。此外,个体胖瘦、衣物颜色、活动强度等因素,都会进一步拉大体感温差。

河南气象部门强调,目前全省处于高温Ⅲ级应急响应状态,未来几日高温仍将持续,部分地区伴有雷阵雨。公众需减少户外停留,尤其避开午后高温时段;户外工作者要做好遮阳通风,及时补充淡盐水。同时,需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预警信息,防范强对流天气可能引发的短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