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大批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西部、服务基层,为西部地区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游新闻推出《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系列报道,聚焦扎根基层,建功西部的广大青年,讲述他们奋力开拓创新的生动故事。

“支教团一脉相承的口号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事’。”5月9日,在西南大学光大礼堂举办的思政大课上,西南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吴寒对台下的学弟学妹们讲道。

满足一个又一个小心愿
吴寒曾作为志愿者在云南昌宁思源实验学校支教。简单熟悉工作后,同批次前来支教的四名西南大学学生迅速组成了一个团队,结合专业所长、地域特点、学校理念开展起了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
支教期间,有一次吴寒在给孩子们上体育课时,发现有一名小朋友没有带跳绳来上课。“我问他为什么没带跳绳,他一句话也不说。”吴寒回忆,连续三次跳绳课上,这名小朋友都没有带跳绳来,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通过了解,吴寒发现,这名小朋友父母在外打工,自己跟着婆婆一起生活,小朋友非常懂事,因为不想“给大人添麻烦”所以并没有让婆婆给自己购买跳绳。
“知道了这个情况后,我感觉非常心疼他,年纪小小的就这么懂事。”吴寒说,最开始他打算自己去买一个跳绳送给这名小朋友,但是又害怕伤害到小朋友的自尊心,于是,经过团队商讨,大家一致决定——去了解征集所有小朋友的小心愿。
想要一个新书包、一个文具盒、一个篮球......心愿很快被征集了上来,支教团队获得学校的支持,通过企业和社会捐赠,为孩子们满足了各式各样的心愿。

在教育行业里发光发热
为给当地孩子开拓视野、丰富生活,支教团队还以母校为平台开展“空中课堂”,先后邀请11名各学科教授为孩子们开展线上科普讲座。“孩子们在‘空中课堂’了解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开阔了眼界。”吴寒说,“空中课堂”的名声打响后,支教团队还组织其他学校在多个支教地云端观看,最终形成了3.7万人次的观看规模,在课堂影响范围上实现了一次新的突破。
在寒假期间,支教团队还推出了“暖冬计划”,招募了千余名“西小兰”志愿者对孩子们进行线上课业辅导,共有300多名孩子从中受益。团队还先后组织了三场图书募捐,共收到来自全国27个省3000多册图书。团队原创MV《向上》被教育部官网转载。

“在加快乡村教育振兴的征程上,个人的努力即使渺小,却会在我们人生经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吴寒说,回想起支教的日子,他深刻地意识到研究生支教团的真正价值是一扇高校通往西部的窗口。
“投身教育行业,是我在考取教师资格证时萌发的芽,是在西部支教时盛开的花。”吴寒说,自己将在高校辅导员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发光发热!
思政大课上,西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卫国结合瓜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等优秀校友和师生代表的先进事迹,深情讲述了一代代西大人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和社会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光辉历程。他寄语青年学子,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自觉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将专业所学服务于国家所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诠释“青年担当”和“中国脊梁”。
仅2024年,西南大学就为西部地区输送了超9000名毕业生,其中8000余人在祖国西南地区建功立业。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