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时间:2025-04-30 07:09:00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对于强国复兴的全局而言,我国文化建设仍然是个短板;与不断提升的硬实力相比,文化软实力相对较弱。把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到更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任重而道远。

大国发展既是硬实力的发展,也是软实力的提升。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今天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一般规律上说,提升国家软实力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文化任务的完成不可能像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那样迅速。纵观东亚现代化进程,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经济崛起后,普遍用了几十年时间构建起文化秩序与价值观念。但是,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国家利用其掌握的国际话语权,试图在国际舆论场塑造中国的负面形象,极尽能事对中国进行抹黑污蔑,提升文化软实力实在是缓不得,甚至是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发于外,关键是提高国际话语权,把中国道路的定义权、中国精神的阐释权、中国形象的塑造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与日俱增。西方学术界、新闻媒体联手炮制出“锐实力”等概念,把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歪曲为对西方的“文化渗透”,这是文明冲突论、文明隔阂论、文明优越论的典型症状,是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曲解。作为负责任大国,我们需要向世界讲清楚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人类命运与共的东方智慧,特别是要讲清楚中华文化贡献于世界的基本立场。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长期以来,中华文化在对外传播中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就不能满足于向国外提供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而是要把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出来,把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文化强国之“强”,是贡献能力之强,有利于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凝聚国际社会合作共识。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仅是单一要素的变化,还涉及文明形态之变。当人类文明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秉持什么样的文明观就变得至关重要。一些西方国家奉行霸权主义,以强权同世界对话,由此所造就的必然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与此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用文化同世界对话的理念,一方面积极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坚持开放包容,秉持平等和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主动创造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历史证明,任何想用强权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办法,都是为了谋求一己私利,不会获得世界意义上的成功。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用文化同世界对话,是必要且可能的。其必要性在于,解决全球治理赤字,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必须破除霸权主义逻辑,这关乎人类的整体利益与未来;其可能性在于,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可以弘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可以构建的,这代表了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 冉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