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螃蟹丨基层治理:少一点管制,多一点善治

时间:2025-04-15 11:41:00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义正 长沙报道

最近,有两件事让记者想多说几句。

一件,是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河北省三河市“招牌”风波。

蜜雪冰城变“绿雪冰城”,医院里的“红十字”变成“绿十字”……据报道,当地城管部门回应称,禁用红色、蓝色、黑色底色的门头牌匾“是市政府城市规划的要求”。

图源:潇湘晨报

另一件,是近日有网友在红网《问政湖南》栏目发帖称,他办理房产过户,需要在户籍所在地开具父子关系证明,但因其2000年就从其父亲的户籍处分户,当地派出所查无原始档案资料,无法为其开具证明。

记者看了当地公安部门的回复内容,见下图。

红网《问政湖南》截图。

公安部门依据的相关规定、工作人员的处理过程、得出不能开具的程序逻辑都很明确。结尾处还写道,“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两件事看起来没有直接关联,但背后都指向了同一个焦点,政府如何作为的问题。

随着不少媒体特别是央媒介入,三河市“招牌”风波的来龙去脉已愈发清晰。有法律专家指出其存在“程序违法”嫌疑。当地纪委也已经介入调查。

其实,近年来这类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城市管理中,那些追求“整齐划一”的行政审美,往往都以尴尬“烂尾”。

商户的招牌长什么样、用什么颜色,只要不违法违规,都属于市场行为,很多商家就是靠着高辨识度的招牌吸引顾客,个性化招牌是其市场竞争的重要资产。

长沙市黄兴路步行街五颜六色的招牌。(图源:长沙晚报)

创意各异、百花齐放的店面招牌,才是烟火气腾腾的民生,才是营商活力和法治环境的投射。

动辄要求整改、拆改店面招牌,劳民伤财更减损政府公信力。

政府作为,手不能伸太长,要有边界感。

尤其是在当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提振消费的当下,各地政府在处理与市场的关系时更要科学严谨。主动作为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是于发展无益的乱作为,则另当别论。

三河市这件事也暴露出,有些地方仍需加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在政策制订过程中,首先要合法,不越界,还要多公开征求意见。

同时,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政府应多聚焦安全管理等,而非越俎代庖干预美学选择。

市长的归市长,市场的归市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才能事半功倍。

而在“父子关系”证明这件事中,当地公安机关的回复看似有理有据,口吻也温和礼貌,但问题在于,并没有解决老百姓的诉求。

虽然,理论上不是公安部门的责任,但相比普通人的“两眼一抹黑”,办理部门难道不是更清楚如何才能在“无原始档案资料”的情况下 ,让老百姓能够开到证明吗?

回复,确实是回复了,却又等于没回复。看似回复了,却没有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不能说,把责任摘出去了,就能真正地事不关己。

政府作为,肩膀不能太软,要有责任感。

哪怕是给有诉求的那位网友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也远比如今这份看似热情,实则冷冰冰的回复要好。

公职人员并不是普通劳动者,公职人员的工作也并非一份“养家糊口的生计”,公职人员的职责是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又岂能只限于公职人员所在岗位的一亩三分地?

今年年初,爆火的“杭州六小龙”让不少地方艳羡不已。杭州能够培育出“六小龙”,网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析。

其实,网上有一个故事很值得大家深思。

有一个叫@蔚蓝星空的网友在一条评论中说,给女儿办落户,缺少一份文件原件,只有复印件,杭州派出所这边表示没问题,他们去给老家那边派出所打电话核对下就好,不用麻烦回去取。

电话里应该是老家那边派出所各种推托,杭州这边的民警生气了,扔下一句:你们就是这么为人民服务的?

之后杭州方面的民警跟他说,不跟老家的公安部门要了,复印件也可以证明,就给他办了。

政府作为,关键是要搞清楚,为谁作为。

对于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人民网评论称“它让人看到当前仍有一些地方痴迷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刹车、不收手、不纠偏”。

而开父子关系证明这件事,未必没有一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影子?

决策者和执行层要是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想问题,很多事恐怕很难取得预想的成效。

尤其是在基层工作中,如果无法切身考虑老百姓的感受、没有准确看到老百姓的需求,那么政策就会缺少温度,执行也会陷入被动。

在当前的大语境中,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还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都需要各地更加注重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

大处是什么?是一方发展的大势,但最终是老百姓的福祉。

细处是什么?是落实过程中的微操,是老百姓的个体感受。

如果违背了这两条,我们的很多工作,或许都难以进行下去。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组团前往江浙地区“取经”,学习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府治理经验。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或许,不妨从人家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学起。

为人民服务其实并不复杂,是面对老百姓时的换位思考和将心比心,是为老百姓办事时的多担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