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汉荣
几根柳木,并排搭在小河两岸。一座柳木桥,就成了。
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从桥上往返。
蚂蚁、甲壳虫、地牯牛、毛毛虫,也在桥上行走。
一座小小的桥,让这些小小的生灵,也有了远行的机会,有了各自的彼岸。
我来到桥跟前的时候,看见一只七星瓢虫正在过桥,我急忙停下来,目送它慢慢到达对岸。
我想,因为这位七星将军的到来,对岸的草木长势和生态美学将发生细微的变化。
狗们喜欢小跑着过来过去,似乎有些紧张,很可能是有急事要办。
什么急事呢?对面有美食?有激动人心的约会?
猫总是在四周空寂的时候,几个箭步把自己射过去。
它未必是要把自己的追捕业务扩大到对岸,它或许是在扩大爱情和思念的半径。
在河边,我听一位老人说,有一次,他家的一头大黑猪不见了,到处找,以为贼偷了。结果,黄昏时,它晃晃悠悠地从桥上走回来。原来,它过了柳木桥,到对岸的草滩踏青尝鲜去了。
老人说,猪都是在臭烘烘、黑黢黢的猪圈里度过一生,没有几个出过门见过世面,这头猪,出了远门,还过了河,它是一头有见识、有故事的猪。
最有趣的是小孩子过桥。想过,又不敢过,前脚踏出,又收回,如此好几遍,最后还是上了桥。先是很慢,然后加速,最后逃跑一样奔过去。往返几次,与桥就熟了。他们终于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冒险。
过去山乡里娶媳妇时,新媳妇每过一座桥,婆家人就要给媳妇送一次礼钱。古老的风俗,藏着对生命的体贴和敬重。媳妇收的礼金,都做了小两口生活的积蓄。
这么说来,小小柳木桥下的流水,一边唱着古歌,一边也在计算着民间日子的流水账啊!
挑着青菜赶集的大伯走过来,背着玉米回家的大婶走过去,他们互相打着招呼,交换着田园的气息。
采蘑菇的少年,采野菜的姑娘,在桥上相遇了。河水哗啦啦鼓动着他们的慷慨,他给她一捧蘑菇,她给他一捧野菜。他们互赠着两岸的春色,也储存着内心的记忆。
有一位诗人来到这里,看见柳木桥,他连过了六遍,过去了,又过来,再过去,再过来。
他说,他是在一首诗里走来走去。
他说,这不是一座桥,这是一首诗。
他说,他舍不得离开,这是世上最美好的桥。
这的确是世上最美好的桥。
柳木倒下来,变成了桥,而它始终记得自己是一棵树,它惦念着土地。河水时时提醒着它,也湿润着它。
它一边作为桥,把人和其他生灵送到对岸,一边做着一棵树的梦。在水声的呼唤里,它又有了一棵树的灵性。
你看啊,柳木桥,它浑身都是新鲜嫩绿的柳枝和柳叶,与哗啦啦笑着的流水交换着生的喜悦。
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这柳木桥上站一站,或看上一眼,暗淡的心就会亮一些。是的,柳木倒下去了,但它的魂灵还活着,人有一天走了,也一定是换了另外一种活法。
当晚,诗人久久地徘徊于桥边,在河水、夜风、月光营造的氛围里,写了一首关于桥的诗。
他在诗里写道:
在深山里,我走在小小柳木桥上,
我走在一首诗里,
走在一段古老的风情和记忆里……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1日 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