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几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检测出镉、总砷的报道冲上了热搜。
尽管检测结果中重金属的含量都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这一事件还是引发了消费者对“零添加”酱油的质疑。
最新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已经公布,该标准设置两年过渡期,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
而大家更为关注的可能是,该怎么选择好的酱油?
今日科普,为你解答。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近日,几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检测出镉、总砷的报道冲上了热搜。
其实,所谓的“零添加”更多是相关企业在商业营销中创造的概念,宣称“零添加”的食品并不意味着在安全性上更胜一筹。
超市里一款精选生抽,包装正面标注“0%添加防腐剂”,实际指“不添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
新修订并将于2年后正式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已经禁止“零添加”“不添加”等此类声称,是因为没有必要。
食品中最重要的是添加了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企业在食品标签上宣称的“零添加”,不可能涵盖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
那就酱油而言,如何挑选到优质酱油呢?
首先,看瓶身标注。
选择“酿造酱油”,而非“配制酱油”。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要成分,在制作过程中,配制酱油不仅将酿造酱油进一步稀释,降低营养价值,还存在氯丙醇超标的风险。
接着,查看国标分级。
根据相关规定,酱油根据氨基酸态氮含量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特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应≥0.8%,滋味也最鲜美。摇晃酱油瓶身,泡沫小、均匀且不易散去的酱油好,这种泡沫的出现与氨基酸态氮含量密切相关。
此外,看含盐量。
酱油含盐,为健康考虑,应尽量选择钠含量更低的酱油。对特级酱油进行对比,选择钠含量更低的一种。有些酱油上有减盐、薄盐的字样,也可以优先选择。
当然,还要看原料配置。
酱油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相比之下,使用大豆和豆粕对于酱油的品质影响不大;小麦当中的糖类物质更加丰富,所以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也会使得香气更加浓郁;麸皮成本较低,味道适中。
你了解了吗?
参考文案来源:科普驿“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