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五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重拳”处罚,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博动力”)近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越博动力日前发布公告,其及相关责任人近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以下简称《事先告知书》),证监会拟对越博动力及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开出累计3310万元罚单。而在此次被证监会重罚前,越博动力已经退市。
《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联系上昔日越博动力高管、目前仍担任该公司“其他职务”的相关知情人士,对方向记者强调,证监部门此次调查的是越博动力2018年—2022年发生的事情,“我们根本都没有参与过,也不了解”。
对于越博动力在退市后仍遭证监会重罚,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向记者直言:“证监会在越博动力已摘牌一年后仍穷追不舍,表明只要违法成本尚未落实,行政、刑事、民事三道追责链条都会继续拉长。”
“核心高管的禁入效应同样不可忽视。”黄立冲向记者表示,证监会拟对越博动力其中两名主体采取8年—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在黄立冲看来,“这不仅令其无法继续主导公司日常经营,也切断了他通过‘曲线回归’资本市场的所有可能性。”
上市第一年即财务造假
一纸公告,将已退市的越博动力再次拉回公众视野,并在资本市场激起阵阵涟漪。
根据越博动力公告的《事先告知书》显示,证监会查实,2018年—2022年,越博动力通过虚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销售、视觉识别板卡代加工等业务以及退货不入账等方式虚增业务收入和利润,导致上述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越博动力涉嫌虚增收入分别为42466.66万元、26267.59万元、13786.52万元、9891.41万元、2168.14万元,分别占该公司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86.08%、67.88%、41.33%、32.25%、15.24%。
不仅如此,同样在上述2018—2022年,越博动力涉嫌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15324.76万元、3263.18万元、3620.31万元、2201.71万元、-72.06万元,分别占该公司当期披露利润总额(按绝对值计算)的546.30%、4.00%、92.14%、8.01%、0.30%。
记者注意到,2018年为越博动力上市第一年,当年5月,该公司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公开信息显示,越博动力彼时的董事长李占江表示,发行上市是越博动力发展进程中极具战略意义的一步,这将会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证监会调查结果显示,越博动力登陆资本市场第一年,就开启财务造假之旅。
不仅是连续五年财务造假,证监会调查显示,越博动力还存在虚假出售资产、不当确认新能源车辆销售业务收入等问题。
如在虚假出售资产方面,2020年,越博动力将子公司河南畅行智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虚假转让至武汉汇创蓝天新能源车辆运营有限公司,导致2020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1900.48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按绝对值计算)的48.37%。
记者注意到,根据证监会调查,越博动力还存在“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等问题。其中,证监会拟对越博动力及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以合计3080万元罚款,对李占江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刘恒采取8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其中,刘恒曾任越博动力董事、副总经理等职务。
此外,在越博动力被证监会重罚一案中,证监会还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对此,黄立冲向记者表示:“首次同步处罚两名‘配合造假方’,意味着监管开始系统打击造假所依赖的上下游及中介网络,净化财务造假‘生态圈’。”
受到外界高度关注的是,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家A股上市公司,越博动力长期进行财务造假的原因何在?
黄立冲向记者分析,越博动力长期财务造假,或与该公司现金流承压、内部控制严重失效等密不可分。如在前者方面,黄立冲认为,越博动力在上市后,“迅速进入大规模补流和技改扩产阶段,伴随新能源补贴的快速退坡,现金流承压,资金需求高度饥渴”。
对于连续5年财务造假的原因,越博动力公司相关知情人士则向记者强调:“我们是2024年公司要退市的时候才上任,之前公司发生的事情,我们根本都没有参与过,也不了解。”
证监会处罚“冲击波”
遭证监会重罚的背后,越博动力起家历程及现状也受到外界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越博动力是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2012年,此前总部位于南京市新城科技园,但短短6年后,越博动力就成功上市,彼时被冠以“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第一股”之名。
“未来,越博动力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不仅要为国内汽车厂商提供动力系统完整解决方案,为国产新能源汽车装上‘最强心脏’,还要努力实现和国外知名企业同台竞技!”在2018年实现上市的次日,李占江曾如此表示。
但“事与愿违”,越博动力在上市首年就遭遇营收、净利润双下滑的尴尬局面。Wind显示,2018年,越博动力营收4.93亿元,同比下滑45.19%,归母净利润为0.21亿元,同比下滑77.50%。
而在此后几年,越博动力依然未能扭转业绩颓势,2019年—2022年,越博动力营收一路下滑,分别为3.87亿元、3.34亿元、3.07亿元、1.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如同坐上“过山车”,分别为-8.41亿元、0.08亿元、-2.30亿元、-2.13亿元。
记者注意到,除了业绩不振外,自2022年开始,越博动力还因罢免董事长引发肢体冲突、定期报告难产、“‘老赖’当董事长”等一系列事件,频频引发外界关注。在遭遇诸多难关的大背景下,越博动力于2023年5月4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最终在2024年7月22日,越博动力终止上市。
作为越博动力持续督导主办券商的长城证券,在今年4月份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该公告指出越博动力生产经营处于停滞状态,财务困难,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员工大量离职,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半年度报告未能按时披露。
不仅如此,长城证券发布于2024年9月份的一份报告还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越博动力净资产-1.74亿元,银行借款本金及利息6.71亿元,已全部逾期。该公告指出,越博动力“面临多起重大诉讼,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部分账户被法院强制执行划拨,无法支付到期债务及部分职工工资”。
在黄立冲看来,证监会此次重罚对越博动力经营与执行将产生多方面深远影响。黄立冲直言,从经营持续性来看,越博动力目前净资产已转为负值,债务规模不断攀升,而在财务造假被曝光的情形下,越博动力“主要客户与供应链对公司信任大幅下滑,订单几乎无法恢复,企业已基本丧失自我造血能力”。
黄立冲同时向记者表示,越博动力还遭遇“资金链面临严重挤压”“民事赔偿”等挑战。如在前者方面,黄立冲表示:“除行政罚款外,已公开征集的投资者民事索赔金额难以估量,一旦索赔请求执行,现金流将被进一步压缩。”
记者日前发现,越博动力官网已无法访问,多次拨打天眼查显示的越博动力注册电话、越博动力证券部电话,皆提示“您拨打的号码目前暂停使用”,而记者拨打天眼查显示的越博动力旗下南京越博电驱动、南京越博新能源汽车科技等子公司电话,均提示“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记者发送采访函至越博动力证券部邮箱,截至发稿,亦未获得回复。
“越博动力已经彻底瘫痪了,工厂都已经完全停产。”公司相关知情人士日前向记者表示,越博动力旗下还有些子公司,“勉强还能运作,并不是完全瘫痪,”其同时强调,“但是上市公司已经彻底瘫掉了。”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越博动力后面可能就是看有没有机会重整,如果没有机会重整,就往清算方向走。”越博动力公司相关知情人士强调,“至于走到哪一步,我们现在还不太好说。”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