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看山西|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沉浸式再现抗战岁月

时间:2025-04-30 10:43:00

《中国日报》4月29日第17版截图

与传统博物馆不同,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八路军主题体验馆以创新方式讲述历史,借助现代科技追忆抗战岁月。这座没有革命文物的展馆,借助人工智能和实时数据更新,打造出一个充满活力、不断“生长”的展馆。

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于2024年10月开放,运用前沿科技让历史“活”起来,截至目前已吸引了超过2.4万名游客。游客可以与数字化还原的革命英雄互动,聆听人工智能讲述的故事,甚至还能踏入虚拟战场。

武乡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红色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这也解释了为何体验馆选址于此。

“这不仅是一座体验馆,更是我们铭记历史的方式。”展览策展人叶健表示,“我们称它为‘成长型’体验馆,因为它能实时更新并持续扩充数据,四个月内从1000万字增长到了3000万字。”

这个数据库支撑17个与人物、地点和事件相关的数字展品。

一进入体验馆,游客便会看到展示的八路军历史重要时刻的动态画面。在一处展区的照片墙上,通过人工智能修复技术,40位武乡籍抗日英雄的彩色照片栩栩如生,例如女扮男装投身战斗的王九焕,以及在勇敢抗敌的村庄中制造并埋设数百枚地雷的王来法。他们的眼睛眨动,脸上带着温暖的微笑,仿佛在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我们曾担心这些照片会不会太模糊,会不会看起来不像真人。”叶健说。他补充道,当看到一位八路军战士的孙子目睹祖父的AI照片“复活”时的反应,他们的担忧就消除了。

“站在照片墙前,我仿佛看到了真实的人物和他们背后的革命故事。”游客王可欣说。

叶健介绍,肖像照的墙上还有一些空白相框,是为纪念牺牲的无名英雄而设。“我们可能没有他们的面容,但要留出空间向他们致敬。”

游客参观山西省武乡县的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体验虚拟换军装。 朱兴鑫 摄

对策展人来说,另一亮点是一张标注了1190处红色旧址的数字地图,三维地图上的“战斗复原图”,让游客身临其境。

点击触摸屏,游客可以了解到曾有8个旅、31个团、378位将领在武乡战斗过,他们的生平故事被铭记和传颂。此外,还有关于3万名山西抗战烈士的可视化数据,互动图表呈现了他们的年龄和牺牲地点。

“李爱民和韩福祥牺牲时只有14岁,他们是武乡抗战时期年龄最小的烈士。大约85%的烈士牺牲时年龄在19至30岁之间。这么多年轻人,生命过早地消逝了。”游客李芳说。

与此同时,一个身着八路军军装、名叫“红星杨”的数字导览员吸引了人们的好奇。

“这是我们借助数字化手段研发的红色文化数字化系统,通过与这个虚拟形象互动,游客可以了解武乡的革命历史。”叶健说。

为了吸引熟悉科技的人群,体验馆提供了探索红色文化的新方式。游客可以实时生成自主设计的抗战海报、阅读《地雷战》等电子书籍、在课堂上点击桌面屏幕参与知识问答,扫描二维码留言,还能在致敬剧场制作个性化视频。

“数字化不仅关乎技术,它是要将红色文化与如今的年轻游客联系起来。”他说。

红色文化是武乡革命老区的根基和灵魂。山西省武乡县委书记王书文表示,“今年我们还将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擦亮红色旅游品牌,全力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王茜|赵海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