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敏
2024年于桂林银行而言,可以被视为他们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标杆银行”的一个重要节点,亦可视为他们进一步深化乡村金融改革、勇为中国乡村金融倡导者的起始点。
这一年,桂林银行资产规模突破5400亿元,各项贷款、基础存款均实现大幅增长,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核心监管指标全面达标,对地方纳税贡献持续名列前茅;
这一年,桂林银行的经验做法、优质项目分别入选中国“2024年度公共关系示范案例”“广西直接融资十大典型案例”,在“广西企业100强”等社会评价体系中排名持续上升;
这一年,“支持桂林银行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标杆银行”列入了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支持桂林银行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银行建议》成为自治区人大重点建议,打造广西金融惠农“金字招牌”成为自治区政协重点提案……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桂林银行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金融在城乡之间的一体化融合,动员全行近万名员工,用汗水和脚步将渠道网络下沉至村级单元,通过构建“县域支行+乡镇小微支行+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以市级分行为大脑、县域支行为引擎、乡镇小微支行为支撑、村级服务点为触角延伸并下沉,将金融服务直接送至田间地头,畅通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乡村振兴每一个金融需求点的网格状路径。
在2025年4月10日召开的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桂林银行乡村金融改革试点”。桂林银行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彰显了桂林市委、市政府对乡村金融改革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桂林银行高质量发展成效和紧跟时代风口格局定力的认可。 对此,桂林银行将以深化乡村金融改革为契机,找到自己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后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的同时,也为社区金融拓展注入新活力。
筑梦乡村 有初心更有恒心 2024年12月21日,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上,“桂林银行构建四级服务网络,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案例入选2024年度公共关系示范案例。这不仅是桂林银行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标杆银行”以来收获的又一殊荣,更是其近年来坚持乡村金融改革、深耕乡村金融市场取得显著成效的有力证明。
自从踏上服务乡村振兴之路,桂林银行持之以恒在广袤乡土上筑起乡村金融之梦。多年来,他们秉持服务“三农”使命,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乡土,为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生活改善倾尽全力。
坚守初心 耕耘乡村金融改革“试验田”
“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这是近年来桂林银行留给八桂大地的深刻印象。 在城商行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的大环境下,桂林银行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和监管部门赋予城商行的“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三个定位,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战略重中之重,开始了向“农村金融蓝海”战略转移。
这场转移,桂银人总结为“站上了‘乡村振兴’的时代风口。”近年来,桂林银行结合当地产业结构,逐渐探索形成一套兼顾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的“1+6”乡村金融经验做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渠道进村、人员下村、资金入村、产业旺村、产品出村、治理兴村”为六大抓手,扎根乡土开展特色化经营,立体构建起要素集成、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圈。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桂林银行打造出独特的“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把金融服务送到了老百姓家门口,并通过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发展村民成为乡村振兴合伙人,成功打通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米”,让贴心的服务如春风化雨,精准而高效地洒向田间地头。
截至2024年12月末,桂林银行已在广西12个地级市设立分支机构,分支行174家(其中县域支行79家),社区/小微支行683家(其中县乡社区/小微支行372家),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6424家。在广西已设机构的地区,金融服务覆盖100%的县域、67%的乡镇和51%的行政村,成为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
以“金融成就美好生活”为使命,以“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银行”为愿景,这是桂银人的初心,也是桂银人的前进方向。
坚守这份初心,桂林银行将矢志不渝地耕耘乡村金融改革“试验田”,终将成为一家有追求、有故事、有特点、有前途的银行。
政策支持 打造服务乡村“标杆银行”
随着桂林银行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大路上前行的步伐越走越实,吸引了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单位、广大股东和客户越来越多的目光。
早在2021年,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就明确提出“推动桂林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2023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2022年工作回顾”部分提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考核全区第一,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高效统筹自有财力,募集资金101.61亿元,完成桂林银行第七轮增资扩股”。
2024年1月中旬,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关于支持桂林银行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标杆银行的建议》作为桂林市代表团的重点建议,获得全团推荐通过,打造广西金融惠农“金字招牌”被自治区政协列为重点督办提案。自此,桂林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愿景正式上升到自治区层面予以推进。
2024年2月2日,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桂林银行上榜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桂林银行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打造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桂林模式’”,并在“2024年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支持桂林银行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标杆银行”。
不仅如此,桂林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也得到了中央农办的关注推介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自治区相关机构的肯定。在2024年2月桂林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办的“聚力乡村振兴 共圆复兴梦想”主题金融同业论坛上,桂林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更是得到了全国金融行业的广泛认可。
桂林银行不仅成为目前唯一一家连续三年获得广西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优秀”的商业银行,其服务乡村振兴案例还入选了全国“2024年度优秀公关案例”。 2025年4月10日,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代市长卢新华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推进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绿色金融、直接融资改革,深化桂林银行乡村金融改革试点。”这是桂林银行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彰显了桂林市委、市政府对乡村金融改革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桂林银行高质量发展成效以及紧跟时代风口格局定力的认可。
逐梦田园 要做“乡村金融倡导者”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年8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也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近年来“逐梦田园”的过程中,桂林银行精准把握方向,科学“谋篇布局”、精心“遣词造句”,用优质金融服务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
从2021年桂林银行率先制定广西城商行中首个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绿色金融累计投放突破1000亿元;到2023年成立“科技金融服务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并印发行动方案,目标在3年内打造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为广西科技创新贡献更大力量…… 从全力构建普惠金融业务体系,持续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与重心下沉,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聚焦痛点、难点,探索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可落地的普惠金融服务发展道路;到依托社区/小微支行,通过与社区居委会、街道办、公安局、医院、党群服务中心等外部党组织实行党建共建,推动养老金融领域创新发展;再到依托“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打造“云上乡村”数智平台,利用数据治理、大数据、大模型等手段,整合了6000多家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的数据资源,致力于打造广西极具价值的乡村金融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开放、协作和融合,精准地为村民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金融服务…… 可见,作为广西全区重要的金融机构,桂林银行从多年来深耕乡村金融的经验和特色优势出发,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市场变革,在“五篇大文章”战略指引下,更是明确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要做“乡村金融倡导者”,积极投身到地方经济建设洪流中,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惠民答卷 有厚度更有温度
“谢谢你们上门帮我爱人激活第三代社保卡,给我们免去自己出门办理的麻烦。”近日,家住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洞石村的卢大爷和爱人拿着新办好的第三代社保卡,对桂林银行贺州平桂科技支行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在第三代社保卡集中换发期,为了帮助村里乡亲更方便快捷完成社保卡更换,桂林银行在广西各地组成了一支支服务队前往各乡镇村屯开展上门换卡服务。
对于桂林银行的员工来说,“下乡”“进村”“上门”是他们工作的常态。他们秉持着“惠农”“惠民”初心,不仅为群众提供金融服务,还提供群众所需的各种非金融服务,用真情书写了一份份兼具厚度与温度的精彩惠民答卷。
服务进村 擦亮广西金融惠农“金招牌”
农业是广西的重点产业,蔗糖、水果等产量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政策指导下扶农、助农、为农,桂林银行不仅通过四级服务网络串联起多产业融合发展,还在多地牵头搭建乡村振兴“金融+”生态圈,实现资源联动。
2023年,桂林银行工作人员在走访调研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农业产业现状过程中发现,“会仙湿地大米”虽然拥有好品质,但没有大批量销售渠道。于是,桂林银行发动“朋友圈”,于当年11月24日,联合会仙镇政府与力源粮油、桂柳牧业等企业共同签署政银企三方合作协议,帮助农户搭建农产品销售渠道。“会仙湿地大米”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好评与喜爱,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不仅如此,桂林银行还牵头在当地建设了系统化全产业基地。2024年4月30日,临桂区会仙镇沐宦头村产业基地正式签约揭牌。桂林银行临桂支行向沐宦头村整村授信2000万元,打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村,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会仙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会仙只是桂林银行服务版图中的一个缩影。走市场、下田地、访企业,在八桂大地各个区县,桂林银行用心服务的场景不断上演,一幕幕暖心故事不断汇集。
如今,桂林银行通过推行“整村产业授信”“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金融”业务模式,支持了永福罗汉果、梧州六堡茶、百色芒果等72个“桂字号”及104个广西地理标志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依托“天天开心团”“乡村振兴直播间”等“金融+”助农平台,打造“银行+商户+农户”的农产品上行模式,支持融安竹制品、隆安生姜等60多种广西农特产品远销海外。
可以看到,通过金融与非金融服务,桂林银行不断拓展惠农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擦亮广西金融惠农的“金招牌”,让八桂大地乡村在金融助力下,绽放更加绚丽的振兴之花。
你我为邻 打造本土社区金融新品牌
2024年是桂林银行深耕社区金融的第十年。十年前,桂林银行紧跟国家战略,设立首批社区支行,开启了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的社区金融之路。十年间,尽管市场环境充满了挑战,桂林银行坚持致力金融资源覆盖每一个社区网格,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
桂林银行相关负责人坦言:“我们最初规划社区/小微支行时,旨在将其作为传统银行服务的延伸,为负责对外拓展业务的客户经理提供一个深入社区、贴近居民的落脚点。”随着居民服务需求的多元化与个性化,桂林银行的社区金融工作也在持续深化,充分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满足“新市民”群体的购房刚需,到抢抓银发经济机遇,再到积极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为就业创业注入金融活力,桂林银行以灵活多变的服务策略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社区支行拉近我们与银行的距离,客户经理经常组织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贴心、便捷的金融服务。”桂林市民贺桂英每天买完菜,都会自然而然地走进桂林银行三多路社区支行,与客户经理聊聊家常。“遇到任何与资金相关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向客户经理咨询,他们的专业建议总能让我省去许多麻烦。”
“老一辈勤俭节约习惯了,家里的废旧物品舍不得丢,积攒起来就可以换取桂林银行提供的青菜,真的很方便。”在玉林市东成社区,不少老人拿着废旧物品到桂林银行在社区摆放的摊点参与“以废换绿”活动兑换青菜。
事实正是如此,桂林银行社区/小微支行打破了传统银行厅堂“坐等”服务模式,将“走出去”作为常态化工作,将金融服务下沉至街头巷尾、街道社区、楼宇商圈等,积极融入城市消费格局、产业生态、商业体系。并结合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实际,把开展社区活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结合,聚焦“一老一小”,将养老金融、儿童服务融入线下社区,打造“桂享银龄”“小小银行家”品牌,构建“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社区生活圈场景,成为社区居民的居住好邻居、生活好朋友、财富好管家。
桂林的银行 助推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2024年12月底,桂林市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了全国首个绿色旅游贷款地方标准——《绿色旅游贷款实施规范》,于2025年1月12日起正式实施。规范围绕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聚焦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规定了绿色旅游贷款的总体要求以及贷款申请、贷前调查、授信准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的实施要求。
作为该地方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桂林银行坚定不移地做“桂林的银行”,通过制定企业标准和共同起草地方标准,将绿色金融理念与桂林旅游城市打造结合起来,给城市注入绿色金融的动能。
不仅如此,桂林银行还通过深度参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与提升、支持旅游相关企业发展、助力城市风貌改造等,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再添一抹亮色。
作为百里漓江第一大岛,毛洲岛旅游资源丰富。要吸引游客、发展文旅产业,干净整洁的原生态环境是一个关键因素。2021年,桂林银行以毛洲岛村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为试点,打造“漓江生态保护金融服务点”,实施村民参与沿江保护累积积分制度,引导沿江村民开展环境保护。
在阳朔最古老最繁华的街道——阳朔西街,中西文化斗艳争辉,中餐馆与西餐厅错落分布。作为“西街擂台”上的“中方”代表之一,主营牛轧糖、牛轧酥、桂花糕、金桔糕等传统名点的捶糖帮店在西街百米区域内分布着多达5家门店。扎实的馅料、甜而不腻的口味、丰富的产品种类,是捶糖帮三代人探索古方、结合现代工艺用大槌“打”出的口碑与事业。2021年,桂林银行聚焦捶糖帮融资需求,不仅主动为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还为其供应链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额度,为企业引荐当地优质种植户,多方位、多渠道助力捶糖帮健康发展。
此外,桂林银行还竭尽全力服务好桂林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的重大项目,为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贡献金融力量。例如,支持象山区政府打造平台公司作为开发主体恢复项目建设,先行先试建立政企银合作共赢的新型运作模式,有力支持了位于象山区核心区的“枫丹丽苑”城市风貌提升项目。
从城市风貌改造到码头周边环境整治,从民宿改造到公共交通油改气(电),再到绿色食品认证、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建筑等等,桂林银行的身影紧紧融入了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中。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2025年,桂林银行将继续坚持打造乡村振兴的标杆银行,以自身发展战略的“不变”,应对市场形势的“多变”。对内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精准匹配农村特色产业、规模化农业及农村企业的多样化资金需求;对外以金融纽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紧密联系,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搭建多元合作平台,形成强大合力。
作为乡村金融倡导者,桂林银行切实将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到了乡村的每一寸土地,全方位助推乡村振兴。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更鲜活的篇章。
(本版图片由桂林银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