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突围记】从15平方米到1600平方米,她把文化地标越做越大

时间:2025-04-23 15:26:00

上一次去书店是什么时候?这句提问背后,折射出实体书店在数字化浪潮下的生存之思:电商冲击与阅读习惯变迁,书店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与爱书之人建立连接?

开卷有益,书香致远。如今,越来越多的书店选择通过跨界复合、场景营造、文化共创等方式,拓展服务边界,重塑自身角色。今天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城市街角、乡村溪畔的文化绿洲,聆听实体书店的突围故事。

当屏幕替代纸张、点击替代驻足,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求实书屋的门却总被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推开。这家扎根县城20余年的书店,用总计1600平方米的文化空间,书写着实体书店的转型答卷——从最初15平方米的音响书刊小屋发展成3家大书店,完成从单纯卖书到文化体验空间的蜕变。

“创业之初,书店连个像样的店名都没有。”求实书屋负责人王艳回忆,2000年8月,她在县城文峰路与中华路交会的十字路口租下一间小屋,把当时仅有的2万元家底投入,购置文学名著、经典漫画等,门前挂了块“音响书刊”的牌子就开张了。

那时有很多从农村来的孩子在县城寄宿求学,王艳的书店成了他们课余时光的好去处。每天放学后,店里都挤满了来看书的学生。

2003年,王艳扩大了店面。第二年6月,她拿出全部积蓄,又贷款10万元,在文峰路连买带租拿下5间连排门面房。2018年夏天,第三家求实书屋建成投用。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购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我们不做出改变,很可能就会被市场淘汰。”王艳感慨。

为了吸引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读者,求实书屋开设了多样化的特色活动。“求实书屋开讲了”公益讲座便是其中的亮点之一。讲座邀请省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前来授课,内容涵盖文学、历史、艺术、亲子教育等多个领域。

从解读经典名著到探讨家庭教育方法,从分享地方文化特色到剖析时事热点,这些讲座不仅拓宽了读者的知识面,还提供了一个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让本地读者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对这片土地产生浓厚兴趣。截至目前,该系列讲座已成功举办近百期,累计吸引听众数千人次。

求实书屋还专门开辟亲子阅读区,并邀请专业幼儿教师每周为孩子们讲故事。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以前孩子总是沉迷于电子设备,自从带他来参加这里的亲子阅读活动后,他对读书的热情明显提高了,我们也有了更多高质量的陪伴时光。”此外,书屋还会定期举办亲子手工制作、亲子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书香氛围中共同成长。

针对文学爱好者,求实书屋组织作品分享会。本地作家、文学创作者在这里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作品背后的故事,读者就作品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一些年轻的文学爱好者在参加分享会后,受到启发,开始尝试创作,并在书屋的鼓励下,逐渐在各类文学平台上崭露头角。

在空间布局上,求实书屋也进行了精心设计。除了传统的图书销售区域,还设置了舒适的阅读休闲区,摆放着柔软的沙发、明亮的台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安静、惬意的阅读环境。读者可以在这里点上一杯咖啡,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

同时,书屋还引入了文创产品展示区,售卖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如印有余庆美景的笔记本、带有文学元素的书签等。

通过一系列的转型举措,求实书屋不仅留住了老顾客,还吸引了大量新读者。如今,这里已成为余庆县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书店里总是人来人往,充满着书香与活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丰富文化体验的形式和内容,让求实书屋成为余庆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王艳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洪飞

编辑 赵雨思

二审 杨红

三审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