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在邢台市信都区梅花小镇,来自邢台梅花拳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的学员正在练习梅花拳。河北日报记者 张 镜摄
花红柳绿时节,一群老外在邢台一座旅游小镇学习中国传统武术,是种什么体验?
4月2日下午3时,邢台市信都区梅花小镇广场上,随着教练的口令声,30多名身着传统中国武术服饰的外国学员开始练习梅花拳,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一群老外为啥不远万里来到邢台学习梅花拳?
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32岁的荷兰小伙沙恩告诉记者,2020年前他曾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并在中国工作了两年。回荷兰后,这段中国经历让他难忘,何时再来中国让他心心念念。
“我是从互联网上了解到梅花拳的,看到邢台这里招收国际学员,所以我就趁假期报名来学习了。”沙恩说,他很快就学会了梅花拳,以前肌肉比较僵硬,现在已学会了控制身体和调整呼吸,打开了身体,感觉很舒服。
“我的假期只有一个月,过几天我就要回国上班了。”沙恩笑着说,“这趟中国之行,我既学会了梅花拳,还提高了中文水平。我会坚持练习,以后有机会要再来邢台。”
梅花拳如何香飘海外?
邢台梅花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西岭介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武术拳种之一,2006年,邢台梅花拳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多年线上线下普及推广,梅花拳影响力日增,国内外练习者众多。去年4月,邢台梅花拳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开始招收国际学员,学员来自德国、荷兰、英国、希腊、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40多个国家,最多时有60多名学员,最少时学员也有20多名,学员随来随学,现在有30多名学员在学。
远处,山峰耸立;近处,小桥流水,绿柳低垂。4月初梅花小镇虽未到旅游旺季,但众多肤色各异的国际学员练习梅花拳的热闹场面也成了小镇一景。
练习几趟梅花拳后,31岁美籍华裔小伙杨佳潮额头冒出了汗。
杨佳潮出生于广州,10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爱好运动的他曾经练过巴西柔术、瑜伽等,但自小埋藏的功夫梦让他魂牵梦绕。从网上看到可以到梅花小镇学习梅花拳,他今年3月开始了自己的圆梦之旅。
“梅花拳动作优美又富于竞技。由于假期有限,白天训练结束后我晚上还要加练,慢慢体会到什么是中国功夫。”杨佳潮说,国际学员们一块学习梅花拳,彼此加油鼓励,他还交到不少新朋友。
24岁美国女孩瑞维塔去过17个国家,由于经常在网上分享对不同文化的体验,于是成了拥有近百万粉丝的国外社交媒体“网红”。在梅花小镇,已练习梅花拳2个月的她成了老学员。
“第一个月练习梅花拳身体很疼,我哭了。但我想寻求提高自己和挑战自己,最终通过练习,我学会了梅花拳,身体和精神也更强壮了。”瑞维塔说,梅花在冬天也能生长开花,她来中国是想变得像梅花一样坚强,“我还学会了活在当下。现在是功夫,以后也许会是学习不同的内容,这是我从老师(教练)那学习到的”。
张西岭表示,随着梅花拳日渐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接下来,邢台梅花拳研究院将建设梅花拳博物馆、体验馆,并举办梅花拳赛事,开发相关文创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梅花拳,热爱梅花拳。(河北日报记者 张 镜)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