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13日),上海电网首次应用“无人机+机器人”对输电线路开展X光检测,在8级大风的不利天气条件下,更为精准地发现电网线路本体缺陷隐患。
“组装完毕,现场情况正常,可以起飞。”松江区的1000千伏安塘Ⅰ线停电检修作业现场,在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输电运维人员的操控下,一架重型无人机稳稳地将X光检测机器人运送到百米高空并精准投放到导线上。随后,运维人员控制机器人沿着导线移动作业,并通过控制器“一键取图”,完成输电线路耐张线夹的X光探伤作业。
据了解,传统的X光探伤作业是在线路停电状态下,由检修人员先攀登到输电线路杆塔的指定位置,手动安装好探伤装置并开展检测,全过程需要3至4名检修人员花费两个多小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通过“无人机+机器人”的方式,仅需一名地面操控人员便可完成X光探伤作业,同时还能对带电线路开展检测,大幅提升隐患排查效率。
“这次选择的特高压线路转角耐张塔结构比较复杂,且现场的风力给无人机操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专业工程师何冰介绍,“无人机+机器人”能抗住现场8级左右的大风,验证了在防风灾应用等场景下,仍可有效开展无人机X光探伤作业。
未来,上海还将结合老旧线路评估、防风灾运检技术等重点任务,不断拓宽无人机智能巡检场景。
原标题:《顶住8级大风,“无人机+机器人”立功!上海电网首次全自动拍X光“验伤”》
栏目主编:李晔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查睿 通讯员 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