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通讯员 欧阳亦聃 蒋朝常
水稻作为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但以“精米为主食”的习俗,却加重了人体健康负担。
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我国将力争用10余年时间,提升居民全谷物消费占比,推动粮食节约减损,促进居民营养健康消费,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联合全球多位院士和专家学者在《科学通报》发表题为《为健康人类新纪元培育绿色营养超级稻》的展望论文,对水稻育种和稻米产业的使命和前景提出了新的倡议。
足量全谷物摄入可降低死亡风险
文章以近二十年绿色超级稻(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实践为基础,提出培育绿色营养超级稻,让主食担负起提高人民营养健康水平的使命。该文概述了绿色营养超级稻的概念、目标及意义,并提出以全谷黑米为基本型培育绿色营养超级稻的技术策略。
自古以来,水稻是以淀粉胚乳为食物来源的主粮,以其低成本为人类提供了大部分能量。随着近几十年来世界许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口感美味的追求使稻米加工愈发精细,而全谷物消费量愈发降低。
禾本科的全谷物由果皮、种皮、糊粉层、胚和胚乳组成,而精加工的谷物(如精白米)仅保留了胚乳部分。根据多项大规模研究,全谷物摄入与降低多种疾病引起的全因死亡率和特定病因死亡率风险相关,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据估计,足量全谷物摄入可降低罹患各种疾病和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30%以上。这是因为全谷物摄入不足或精制谷物摄入过多会引发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与几乎所有非传染性疾病都高度相关。
全谷黑米“解锁”主食营养宝藏
有色稻米,尤其是全谷黑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膳食纤维、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黑米果皮和种皮中合成的花青素具有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的多重效应。近期一项关于全谷黑米、全谷白米及精白米的营养组学研究表明,全谷黑米能够为人类健康提供全面且丰富的营养来源。

科学家已经开始了将黑米推广为营养主食的行动。针对当前黑米普遍存在烹煮难、口感欠佳等问题,华中农业大学的育种团队最近培育出一款全谷黑米新品种“华墨香3号”,做米饭食味特佳,全谷营养丰富且均衡,产量视生产条件在5.5至11吨/公顷之间。该品种可回应消费者对能量和营养健康的需求,被赋予“米饭型全谷黑米”的新理念。这类水稻品种的推出为人类解锁黑米的营养宝藏提供了重要契机。
为满足未来水稻产业和人类健康的需求,该文发出培育绿色营养超级稻的倡议,从而为地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为实现这一愿景,绿色营养超级稻应具备以下特征:高产且稳产;绿色农业性状,包括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以及其他有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性;全谷物,尤其是果皮种皮积累花青素的全谷黑米。以全谷黑米作为营养健康主食替代目前仅只包含胚乳的精白米,为人类提供齐全平衡的营养素(全营养),对促进人类健康发挥全功能。

据介绍,该论文作者包括国际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Jauhar Ali,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Howarth Bou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名誉兼职教授、植物遗传学家Gurdev Khush,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等,培育绿色营养超级稻的倡议已成为全球相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共识。
14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办的媒体交流会上,张启发院士表示,主食的变革有望为人类、农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带来新的范式。当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协同努力,包括政策支持、公众教育、提升社会认知、知识创新等,不同国家科学家参与的跨学科研究,整合植物学、育种学、食品营养学与健康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共同推动科学前沿发展。此外,产业界应积极生产并向消费者推广营养健康的稻米产品。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