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红”地标治理“游烟”有示范效应

时间:2025-04-11 14:34:00

评论



上海控烟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在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后,逐步将控烟的范围扩展至室外。该市自去年9月1日起施行《室外吸烟点设置与管理要求》,为室外吸烟点选址、设施、标识、健康提示的设置及管理提供指引;去年12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卫办等9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室外二手烟控制推进无烟健康环境建设的通知》,对室外排队等候区等8类场所进行规范。如今,上海市选取“网红”地标场所做试点,推进“游烟”治理,把控烟工作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2024年,上海市开展的一项覆盖1万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九成受访者对“游烟”表示反感,认为“游烟”不仅危害他人健康,还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环境和出行体验。回应市民诉求,上海市向室外“游烟”说不,体现了控烟工作的精细化。


应当看到,上海市此次控烟部署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处处体现务实的态度。比如,选定8个“网红”地标场所作为整治“游烟”的突破口,具体化各方的工作责任,明确发挥场所管理方(如管委会、物业)及场所内各业态单位的作用,要求场所管理方做好控烟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巡查并培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做好劝阻和引导,由此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无烟环境。


公共场所控烟难,难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可持续推进的治理模式。上海市的控烟部署体现了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有机结合,有助于形成烟民从“不敢吸”“不能吸”转向“不想吸”的控烟生态,其疏堵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的控烟方式值得借鉴。


“一刀切”式的控烟往往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倒容易增加政策落地的隐形障碍。每个城市的控烟进程不同,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举措,促进控烟从他律向自律转变,是实现控烟目标的有效保障。从这个层面来说,上海市在“网红”地标场所治理“游烟”有示范效应。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图片

乔宁(媒体人)

编辑: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Q3GXEDS】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