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20日发文: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利用新兴媒体或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探讨,让专业知识更加“触手可及”。但其中不乏涉及国家气象数据、地震数据、海洋数据等敏感信息的研究内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趁机打着问卷调查、学习交流、组建兴趣小组的幌子,开展情报搜集和渗透,使参与者不觉间沦为窃密“工具”,值得警惕。
全文如下:

来源:国家安全部
国家安全20日发文: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利用新兴媒体或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探讨,让专业知识更加“触手可及”。但其中不乏涉及国家气象数据、地震数据、海洋数据等敏感信息的研究内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趁机打着问卷调查、学习交流、组建兴趣小组的幌子,开展情报搜集和渗透,使参与者不觉间沦为窃密“工具”,值得警惕。
全文如下:
来源:国家安全部
相关推荐
中方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管控 稀土出口管制继续2025-05-12
ST瑞和录得6天5板2025-05-12
小S蔡康永同日发文怀念大S:需要她的鼓励2025-05-10
下周是“晴”还是“雨”?2025-05-10
暴跌超80%2025-05-06
携程发布《“五一”假期旅行数据报告》 国内文旅市场强势复苏多点开花2025-05-06
美国上周银行存款18.108万亿美元,之前一周18.105万亿美元2025-05-03
全国首创“区块链+AI”充换电风险预判平台 上海铁塔“电安哨卫”亮相2025-04-30
加速“智改” 推动“数转” 释放“动能”2025-04-29
直播购物,越买越贵?记者调查直播间"杀熟"现象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