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20日发文: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利用新兴媒体或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探讨,让专业知识更加“触手可及”。但其中不乏涉及国家气象数据、地震数据、海洋数据等敏感信息的研究内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趁机打着问卷调查、学习交流、组建兴趣小组的幌子,开展情报搜集和渗透,使参与者不觉间沦为窃密“工具”,值得警惕。
全文如下:

来源:国家安全部
国家安全20日发文: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利用新兴媒体或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探讨,让专业知识更加“触手可及”。但其中不乏涉及国家气象数据、地震数据、海洋数据等敏感信息的研究内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趁机打着问卷调查、学习交流、组建兴趣小组的幌子,开展情报搜集和渗透,使参与者不觉间沦为窃密“工具”,值得警惕。
全文如下:
来源:国家安全部
相关推荐
乌鲁木齐市持续提升道路扬尘精准治理水平 6月中心城区道路积尘负荷同比下降6.2%2025-07-09
沈阳大连跻身全国避暑热门地TOP102025-07-08
Kpler首席执行官达沃斯发声:智能贸易时代,中国至关重要2025-07-07
云知声启动港股IPO孖展认购额已达5.2亿港元 超额认购15.2倍2025-06-24
多方面突围促“AI+医疗”有序发展2025-06-12
AI助力,破译古文字“密码”2025-06-10
据赋能高校应用钢琴教学互动模式创新研究2025-05-29
一国企退休职工泄露国家秘密被判刑!2025-05-27
理性借贷,警惕虚假宣传和诱导2025-05-26
中方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管控 稀土出口管制继续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