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20日发文: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利用新兴媒体或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探讨,让专业知识更加“触手可及”。但其中不乏涉及国家气象数据、地震数据、海洋数据等敏感信息的研究内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趁机打着问卷调查、学习交流、组建兴趣小组的幌子,开展情报搜集和渗透,使参与者不觉间沦为窃密“工具”,值得警惕。
全文如下:

来源:国家安全部
国家安全20日发文: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利用新兴媒体或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探讨,让专业知识更加“触手可及”。但其中不乏涉及国家气象数据、地震数据、海洋数据等敏感信息的研究内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趁机打着问卷调查、学习交流、组建兴趣小组的幌子,开展情报搜集和渗透,使参与者不觉间沦为窃密“工具”,值得警惕。
全文如下:
来源:国家安全部
相关推荐
太古地产(01972.HK)连续3日回购,累计回购180.00万股2025-04-03
朝阳城市“AI管家”来了!能干啥——2025-04-01
腾讯云板块下挫,长亮科技(300348.CN)跌7.26%2025-04-01
矩阵股份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近15%2025-03-31
国安起底!调查问卷下隐藏的陷阱2025-03-20
公开测试启动!大模型解锁贵州旅游新可能,“问道贵州”邀您共创AI旅行新体验!2025-03-18
“旅行箱”涌动消费新活力2025-03-17
台资通电军“倚网谋独”终是死路一条2025-03-17
青岛复式房多少钱一平2025-01-31
情报科学怎么样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