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0年5月13日,南斯拉夫足球甲级联赛的一场重头戏在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举行(当时,克罗地亚尚未独立,萨格勒布只能叫首府),对阵双方是南斯拉夫足坛两支超级劲旅:贝尔格莱德红星队与萨格勒布迪纳摩队。
比赛进行得紧张激烈,但是看台上很快就出现了问题:红星队的球迷和迪纳摩队的球迷发生冲突了。
支持红星队的球迷都是塞尔维亚人,支持迪纳摩队的球迷都是克罗地亚人,很快看台上就出现了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打成一团的景象。
警察立即出动制止骚乱。作为警察,当然应该不偏不倚、公正执法。所以警察们不仅暴揍了闹事的塞尔维亚球迷,也收拾了不少克罗地亚球迷。这下子,让在场的克罗地亚人都不干了!他们觉得这是在我们克罗地亚人自己的家里,警察怎么还帮塞尔维亚人啊?他们也都是塞尔维亚人吧?
警察里面确实有塞尔维亚人,不过他们也没有偏向本族球迷。但是克罗地亚人不干了,他们闹得越来越凶,连迪纳摩队的球员都加入了战团。迪纳摩队的著名球星兹沃尼米尔·博班看到有一个警察正在殴打克罗地亚球迷,不禁怒火中烧。他冲过去飞起一脚,就把那个警察踢了个四脚朝天。然而,那不是一个塞尔维亚警察,而是来自波黑的穆斯林。
博班飞脚踢警察
博班事后被禁赛6个月,错过了当年的意大利世界杯。这场球赛也成了南斯拉夫内战的导火索。在整个克罗地亚,“来自塞尔维亚的警察行凶打人”成为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
克罗地亚人愤怒了,他们纷纷发出抗议,要求塞尔维亚的军警从克罗地亚滚出去,进而他们干脆要求独立,要脱离南斯拉夫联邦。
克罗地亚政坛中以图季曼为首的独立派很快就占据了上风,他们借助民意,大力推动克罗地亚的独立。
1990年10月,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联合向着南联盟提出修改宪法的要求,废除联邦,改为邦联。但是塞尔维亚表示不同意。于是,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开始自行其是,谋求从南联盟分裂出去,从这时起,他们都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军队了。
12月,克罗地亚通过了自己的宪法,规定克罗地亚是一个主权国家。
1991年5月19日,克罗地亚举行独立公投,结果78%的国民赞成独立。
6月5日,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正式宣布独立。
克罗地亚民兵
南联盟对此表示坚决反对,7月,南斯拉夫人民军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的军队开始交火,南斯拉夫内战从此爆发了。
这场战争最初的导火索就是那一场足球赛,所以南斯拉夫内战又被称为是足球赛引发的战争。
(二)
当然了,如果要说南斯拉夫内战的根源就是足球,那显然是瞎掰。南斯拉夫内战的根源来自于其内部各民族根深蒂固的历史仇恨以及现实中的矛盾冲突。
塞尔维亚这个民族虽然人口不过千把万人,但是这个民族却始终都抱有建立“大塞尔维亚帝国”的万丈雄心,这种执念就如同俄罗斯人一直想要征服整个欧亚大陆一般强烈,直到今天,塞尔维亚人都没有放弃这种想法。
历史还真的赐给了塞尔维亚人这样的机遇,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塞尔维亚人两次建立了南斯拉夫这么一个国家,把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众多斯拉夫民族容纳于其中,在欧洲一度也算是个中等强国了。
但是,南斯拉夫内部的民族矛盾实在是太深了,别的不说,就说两个最大的民族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之间那就是仇恨难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彼此之间都杀红了眼,双方各自都建立了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塞尔维亚有“切特尼克”,克罗地亚有“乌斯塔沙”,两大组织都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相互展开屠杀,直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留下了难以化解的历史积怨。
二战时期,“乌斯塔沙”残杀塞尔维亚人
在二战后,全靠着铁托的威望,南斯拉夫才又被捏合成了一个国家。1980年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就很难继续维持了。
铁托死后,南斯拉夫各共和国都开始实行高度自治,离心力越来越强。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越来越表现出强烈的独立倾向,而塞尔维亚人由于传统的“大塞尔维亚”意识,也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烈的维护统一的愿望。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塞尔维亚又应运而生了一位政治强人,他便是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米洛舍维奇于1988年成为塞尔维亚总统,此后,他就采用强硬手段对待各种分裂主义行为。1989年,米洛舍维奇强行修改法律,基本上取消了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两个自治省的自治权力,加强了对这两个地方的控制。
1990年,米洛舍维奇又把塞尔维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改为塞尔维亚社会党,抛弃铁托的思想,开始走民族主义路线。同一年,米洛舍维奇又打算修改南斯拉夫宪法,限制各个共和国的权力,结果遭到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反对未能实现。恰在此时,萨格勒布的足球场事件发生了,克罗地亚人开始公开要求独立,这样一来,一场激烈的冲突在所难免,南斯拉夫内战的爆发就箭在弦上了。
米洛舍维奇
对于米洛舍维奇和塞尔维亚人来说,他们虽然有维护南斯拉夫统一的愿望,但是自身的实力不够。同时,他们传统的盟友俄罗斯此刻正是叶利钦当政时期,叶利钦有求于西方,所以在南斯拉夫问题上多次迁就西方的要求。这样一来,塞尔维亚就只能孤军奋战,最终只能落得个悲剧的下场。
南斯拉夫内战自1991年爆发,到1999年结束,主要包括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三个部分。在本文中,笔者给大家主要讲述一下克罗地亚战争的大致经过。
(三)
1991年6月,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先后宣布独立。南联盟当局立即表示不予承认,并且调动南斯拉夫人民军打算平乱。
但是,此时南联盟主席团当值的主席梅西奇就是克罗地亚人,他是支持克罗地亚独立的。南联盟总理马尔科维奇是出生于波黑的克罗地亚人,他的态度也很暧昧。南联盟国防部长卡迪耶维奇大将的父亲是塞尔维亚人,母亲是克罗地亚人,他也是比较消极的。
驻扎在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的南斯拉夫人民军一开始根本就没做什么事。他们也是由各个民族的人员组成的,此时已经军心涣散。
斯洛文尼亚的独立最为顺利。我们看地图就知道,斯洛文尼亚与塞尔维亚并不接壤,中间隔着克罗地亚。驻扎在斯洛文尼亚的南斯拉夫军队人数很少,生活在当地的塞尔维亚人也不多。另一方面,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的关系十分密切,有消息称意大利实际上派出了军事人员帮助斯洛文尼亚当局组建军队,甚至参加了一些战斗。这个消息虽然到现在也没有证实,但斯洛文尼亚反正是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就成功地摆脱了贝尔格莱德的控制,他们独立的过程被称为“十日战争”,意思是只用了十天的时间他们就胜利地完成了目标。塞尔维亚方面只能是无可奈何地放弃了阻止斯洛文尼亚独立的努力。
逃离战火的居民
但是克罗地亚就不同了。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之间的边界线很长,而且生活在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人也很多,超过了60万。在这个关键时刻,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一边采取措施力图控制整个南联盟政府,一边利用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情绪,派出民兵组织来参加战斗。
米洛舍维奇使出的一记高招就是在克罗地亚领土也搞一次分裂。他公开提出了“塞尔维亚人要生活在一起”的观点,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生活在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人组织了起来,宣布建立自己的自治区。这可谓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你想在我这里分裂出去,我还要把你也分裂了呢。
在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人也举行公投,结果建立了“克拉伊纳自治区”,后来又进一步建立了“克拉伊纳共和国”,米兰·巴比奇当选为总统。
对于这个“克拉伊纳共和国”,克罗地亚方面当然不会承认。于是,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就开始发生了武装冲突。
冲突的过程是十分悲惨的。原本生活在一起的邻居、同乡突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仇敌,昨天还和你打招呼的街坊朋友,今天就忽然抄起武器来要杀你,这样的感觉会让所有的人感到恐怖。
在整个“克拉伊纳共和国”里,很快就出现了像二战时期那样的种族仇杀,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你杀我、我杀你,很多人都被迫逃离家乡,流离失所。
克罗地亚的著名足球明星卢卡·莫德里奇当时只有六岁。他当时就居住在这个“克拉伊纳共和国”的地盘里,结果他的祖父被塞尔维亚人杀害,他的全家被迫逃亡,躲进了难民营藏身。
(四)
在克罗地亚的战争从1991年7月爆发,到了9月份,米洛舍维奇已经逐渐地控制住了南联盟中央政府,南斯拉夫人民军开始服从他的命令了,尽管他并没有公开地发号施令。
9月,首鼠两端的国防部长卡迪耶维奇大将终于明确下令人民军进入克罗地亚“维持秩序”。
表面上,人民军是要制止塞克两族民间武装的冲突,但是实际上,人民军完全站在塞族一边。不管在任何地方,当塞族占据上风时,人民军就袖手旁观;而当克族占据上风时,人民军就会出击,实际上参加战斗,与克族武装交手。
克罗地亚是一个只有四百万人口的小国,当时匆忙拼凑的“国民卫队”只有1.6万人,完全不是人民军的对手,所以节节败退。
9月22日,南斯拉夫人民军开始空袭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10月6日,南斯拉夫空军开始轰炸萨格勒布总统府,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差一点被炸死。
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
南斯拉夫海军也大举出动,封锁克罗地亚的海岸线,并且炮击杜布罗夫尼克等城市。到了10月中旬,人民军已经推进到了距离萨格勒布50公里的地方。
克罗地亚人对于南斯拉夫人民军已经塞族民兵的进攻也是拼命抵抗,有的地方打得异常激烈。比如,在东部多瑙河畔一个叫做武科瓦尔的小镇,1800名克罗地亚国民卫队士兵面对着由三万多南斯拉夫人民军和塞族民兵组成的强敌血战到底,进行了87天的血腥巷战,最终弹尽粮绝,全军覆灭。武科瓦尔一战震惊了世界,以至于后来好莱坞以这场战役为背景拍摄了一部战争片。
还有原本的海滨度假胜地杜布罗夫尼克。这里的克罗地亚人也是死不投降,顽强抗击。塞尔维亚人疯狂炮轰这座城市,结果把这里的千年古城遗迹化为废墟。
如果只是克罗地亚孤军作战的话,那么它肯定会被南斯拉夫人民军很快征服的,但是克罗地亚得到了非常有力的援助,这便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所以形势很快就逆转了过来。
(五)
南斯拉夫内战爆发之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和德国总理科尔还试图在欧洲的范围内解决问题,他们尝试以欧共体的名义(当时没有欧盟)来进行调解,但是很快他们就放弃了这个目标,因为欧共体没有“牙齿”,无法采取强制手段,而对于此时的塞尔维亚来说,跟他好说好商量肯定是不管用的。
于是,法国等国只好把问题上交联合国安理会。此时,正值苏联解体的关键时期,刚刚上台的叶利钦对西方国家十分依赖,所以在南斯拉夫问题上不会拒绝它们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系列针对南斯拉夫的决议,特别是1992年5月30日通过727号决议,对南斯拉夫实施了非常严厉的经济制裁。决议禁止了南斯拉夫的一切进出口活动,禁止各国飞机在南斯拉夫降落,禁止任何国家对南斯拉夫投资,也禁止南斯拉夫参加一切国际经济文化活动。
由于联合国的禁令,南斯拉夫足球队被驱逐出了当年的足球欧洲杯决赛,由丹麦递补。结果丹麦队竟然一举夺冠,创造了足球史上的一段传奇。
不能参加体育比赛还是小事,严厉的经济制裁使得南斯拉夫经济几乎瞬间走向崩溃才是最严峻的考验。由于国家四分五裂、狼烟四起,支撑这场战争就全靠塞尔维亚自己一个小国了。
与此同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也发生了内乱,更加激烈的战斗在那里爆发。南斯拉夫要同时应付两个战场显然是已经力不从心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米洛舍维奇只好寻求退让。他表示愿意接受联合国的部分决议,允许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冲突地区,并且逐步把南斯拉夫人民军撤出克罗地亚。
在南斯拉夫退让的情况下,西方国家步步紧逼。1991年12月19日,冰岛首先承认克罗地亚独立,四天后,德国也宣布承认克罗地亚。1992年1月15日,欧共体正式承认克罗地亚的独立。5月22日,克罗地亚正式加入联合国。
对此,南斯拉夫无力反抗,只能承认现实。而塞族人建立的“克拉伊纳共和国”却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这个问题暂时被悬置了起来。
克罗地亚正式独立后,南斯拉夫内战的主要战场就转到了波黑,继续进行着残酷激烈的战争。克罗地亚则得到了喘息之机,他们利用这个机会重整旗鼓,招兵买马,到了1995年,小小的克罗地亚拥有了一支20万人组成的正规军,实力之强大,已经今非昔比。在1995年8月,克罗地亚发动“风暴行动”,对“克拉伊纳共和国”发起了强大的攻势,很快就将大部分区域收复。塞族人残存的少数据点还是在联合国的干预下,特意给他们保留的。
同年的11月,在遭受了北约猛烈的空中打击之后,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被迫与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在美国签署了《代顿协议》。他不得不放弃了对克罗地亚和波黑的领土要求,南斯拉夫的内战到此告一段落,在克罗地亚和波黑燃烧了数年之久的战火终于平息,当然,还有一场科索沃战争在等着塞尔维亚人。
到了1998年,由联合国维和部队控制的“克拉伊纳共和国”的残余部分重新加入了克罗地亚,克罗地亚实现了统一,“克拉伊纳共和国”则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