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录
孩子们的青春期阶段压力非常大,一是心理成长到了那个时候会产生很多很多想法,二是正好碰上学习压力突然开始增加。
两个因素合到一起就要检验孩子们的抗压,处理人际情商的能力了。
01 厌学的来龙去脉
很多家长说,到了初高中孩子极其不愿意去上学,有的一上学甚至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心理上的状况。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其实在于孩子们在低年龄段还不适合进行符号学习的时候,我们让他们进入了大量符号式的、重复的刷题训练,总结来说,就导致了下面的结果:
第一,无用功。因为孩子们在大脑生理基础上还没有发育到足够成熟去理解抽象符号演算训练,他们只不过是背下来了很多题目。
刷题训练对未来考试来说没有任何一点儿好处,因为题目一变仍然不会做好。
第二,消极情感。因为从学习中持续获得的是压力、挫折等消极情感,所以有些孩子到了初中或高中,有的可能在小学阶段,有的可能到大学就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不少孩子选择玩电子游戏,刷短视频,看直播间等成瘾行为,来龙去脉就在于此。
所以我们对孩子们的教育,必须尊重大脑认知的规律,暨《生理心理学》给大家讲解的原理。
02 古代的语文学习重点
孩子在幼年时就被要求进行符号式学习了,语文其实是符号式学习,数理化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古代背诵四书五经的学习重点并不在于语法,也不是让一个人背得有多熟练多好,并没有那么简单,重点实际在于培养对中国文化美感力的一种直觉。
比如孩子们从小就开始阅读背诵诗词歌赋,重点并不能是让他理解深刻的含义,而是朗朗上口的感觉。
中国古代的教育材料,越是早期诵读的内容越是具有这样的特点,重在节奏、旋律。
换句话说,所有的诗词歌赋相当于是一种音乐的简化形式,看起来我们是让孩子们在背诵诗词歌赋,实际上是对他们进行的一种音乐大脑开发训练。
这就说明古代人对幼年的孩子们进行的训练实际上是一种与音乐艺术、美感力有关的直觉力的训练,这样的训练目标对孩子们在大脑基础上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
现代拼音的一二三四声调就是一种音乐的旋律起伏、抑扬顿挫。我们按照不同的节奏念古诗词的时候,如果再配上某种乐器比如鼓乐,就会发现完全可以按照鼓的节奏说话。
03 音乐大脑和音乐儿童
《生理心理学》也通过大脑功能成像的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加工音乐的神经回路在新生儿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当出生一天到三天的婴儿听到音乐乐音发生变化的时候,脑右半球的活动就会发生变化。同样,在听到刺耳的不愉悦的噪音时,婴儿的脑活动也会发生改变。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孩子的大脑都可以叫做音乐大脑,有另外一种说法把儿童叫做音乐儿童。意思就是越在早期的儿童,越擅长处理音乐而不是文字。
对他们而言,所有的文字听到耳朵里去之后,大脑加工的是说话人的音调、旋律和话语的节奏,而不是语言内容本身。人类成长初期对音乐的感知觉其实比现在作为成年人还要敏感。
所以在早期婴儿和母亲互动的时候是通过察觉这些信息来感知母亲或其他监护人的情绪变化的。
他们通过大人说话的音调变化、节奏快慢,声音刺耳/悦耳来感受情绪,继而察觉安全感是否充足。
有很多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四岁的孩子都可以自发去创作音乐旋律。认为我小时候不会的人只是因为那个时候没人让你去做这件事儿而已。
任何一个四岁的孩子都可以编首歌曲开始哼唱出旋律,根本不需要学习任何音乐乐理课程。因为这个时期的大脑在音乐方面是十分敏感的。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孩子在生命早期进行的学习重点不是符号式学习,而是与感知觉有关的直觉体验。
这与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正好相反,让孩子们去记住、理解文字信息的内容,而不是为了去感知诗词歌赋中文字的优美、文字的音高、文字的节奏。
04 拔苗助长的后果
在孩子们的大脑还没打开这个功能就进行符号训练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必须要通过牺牲自己本该和同伴一起娱乐玩耍的时间,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迫记住了某些符号题目。
这时候家长们往往很高兴,觉得自己的孩子学得很好,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已经埋下了孩子在初高中,在大学厌学玩游戏,甚至休学辍学回家的种子。
我们必须要知道,孩子们的青春期阶段处于压力非常大的状态,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心理成长到了那个时候,人格渐渐成熟,开始不断确认自我了,这个时候他会产生很多很多想法。
二是正好碰上学习压力突然开始增加的时期,两个因素合到一起就要检验孩子们的抗压,处理人际情商的能力了。
如果处理不了,压力就会倍增,处理不了就会逃避,靠及时享乐来缓解压力。
这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就是电子游戏和各种各样的短视频。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看起来似乎是及时享乐、缓解压力的方式,实际上又进一步损害了大脑功能,大脑脑力。
因为这些东西对孩子们大脑的一种训练就像吸鸦片一样,这种训练甚至比你对他进行学习训练的伤害还要严重得多。
一边让孩子们吸毒,一边让他们继续做毫无意义的刷题训练,这是最糟糕的教育模式
这种电子游戏,尤其是短视频,吃一点马上就会得到一点多巴胺快感,一再训练,一再升级,最后他们就不再会做任何中长期的具有积累效应的事情;
因为他们更喜欢及时享乐,及时满足。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要成功一定要做一些中长期具有积累效应的准备工作,中长期的计划至少需要我们等半年、一年,就像我们种下一棵果树要等结果可能要三年之后一样。
比如每天我都会做一点点准备学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管是历史,还是我喜欢的音乐艺术,或我喜欢的交友,持续做,都会产生日积月累的效果。
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管是幼年阶段,还是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运动、艺术、同伴、人际交往训练都是重中之重,不仅是为发育发展大脑,也是增强健康抗压能力,解决自我成长,减少电子游戏和各种短视频刺激迷恋的最佳工具。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学不动开始准备休学、厌学,已经产生很多身体的心理的症状了,就一定要把停下各种各样符号的学习,从艺术运动、同伴活动开始去重新增加大脑神经元网状连接,恢复孩子大脑的正常功能。
在活动中分泌的大量有益于孩子的积极激素,能让他做一些中长期的反馈满足,他们就会愿意做今天计划、半年之后才收获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延迟满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