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朝宰相简介:张九龄、李林甫差异人生,一个固执一个圆滑

时间:2023-07-03 12:09:56

唐朝宰相:张九龄、李林甫差异人生,一个固执一个圆滑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的是宰相这个职位,宰相这个位置相当重要,甚至能影响和决定国家的命运,我们回首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宰相,帮助齐国富国强兵的管仲,协助秦国扫六合的李斯,为刘邦出谋划策建立大汉的陈平,成就三国鼎立的诸葛亮以及为大明续命几十年的张居正……等等,历史的天空离不开这些宰相的身影。我们本篇文章讲的是唐朝唐玄宗时期的两位宰相张九龄和李林甫。

李隆基时期的两位宰相张九龄和李林甫其实有着很鲜明的对比,两个人在后世的评价是相差很多的。而张九龄这样的贤相会被罢黜,李林甫这样的奸佞反而成功上位,难道说李林甫狡猾的能够骗过皇帝?

其实大家都了解,这唐玄宗李隆基不是一个糊涂人,从他能在韦皇后乱政下先不已看透局势保住李家江山,就看得出他足够的头脑和智谋,到安史之乱的时候已经成为太上皇,他都能成功避难成都。他曾经和身边人点评自己的历任宰相,你知道他怎么点评李林甫的吗?

其实李隆基心里一点儿都不糊涂,他当时提到李林甫的时候说了非常精准的一句评语,说:此人嫉贤妒能举世无双。因为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发生了,李隆基其实心里一定是后悔的,那么这个时候对很多事情的评价就能够比较客观了,然后身边人就问说:既然如此陛下为什么用他那么久呢?正史当中的记载,李隆基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漠然没有回应的,这一沉默在历史上往往被人理解为是唐玄宗自知理亏,或者证明他在李林甫的时代已经变得非常昏庸了,所以才会这么干,他自己知道有责任。

综合来看会发现结论其实只有一个,唐玄宗明明知道李林甫的缺点还要任用他,不是脑子糊涂了,而是我就要用他这样能理解我内心的一个臣子。就用的他的这一点,根本原因是李隆基自己想偷懒了,他知道姚崇是什么样的人,他知道宋景是什么样的人,他知道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要用什么样的人。

他当然也知道李林甫这个人对国家不会有太多的好处,可是他就是想休息一下彻底撒手去享受一下,那么也正因为此两位君臣之间就形成了这一种所谓的默契,李林甫确实是最能读懂唐玄宗的想法和心思,所以李林甫全力支持唐玄宗的决定并且去付出,行动没有一丁点儿拖泥带水,只要你满意我就放手去做。相比之下看看张九龄的做法是非常书生气的,他只要心里觉得这事儿不对,就一定要跟你对着干。

说句实在话,就是这样的意气用事确实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往往他们反而会做不成事情,因为他没有去揣摩人性,他没有去揣摩对方怎么想,以至于他去办事的时候往往会处处受阻,他不能顺势而为。对于李林甫来说,他虽然掌握大权十九年,但对安禄山还是有牵制作用的,有句话说得好,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敢乱来;毫无疑问,没有李林甫,安禄山也不能坐大,所以说李林甫是造成“安史之乱”主要根源,唐朝由盛而衰,他难逃其咎。

李林甫他其实是一个江湖上跑出来的,他没有那么多的原则和所谓的底线,而很多时候真正能做成事情的可能反而是这样的圆滑的人。虽然说他这个人看起来非常坏,人品上感觉是有问题,但是他治理国家的具体落实的政策,还有他的执行力来,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人是有他的能力的。这个里头其实关系非常的复杂,需要通过这些微妙的东西去理解人性,理解历史,去理解当时的皇上李隆基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因为这里头有很多很微妙的那种平衡的关系,需要有更多的思考。

李林甫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这与秦朝亡于赵高,北宋毁于蔡京,南宋亡于秦桧,这些宰相的共同特性都是能够抓住皇帝心理,迎合皇帝,深得信任和恩宠;像魏征、狄仁杰都敢于进谏那是因为他们遇到了明主,而比干进谏遭到纣王剖心,李纲力主抗金遭贬,春秋时期伍子胥死的更是太惨了;从以上等人命运可以看出,有什么样的君王,就有什么样的宰相投其所好,所以说张九龄和李林甫不同命运,差异人生,再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