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去。我本来是想为朝廷革除弊政,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离开长安感到前途渺茫,看到白云横亘的秦岭,自己今后的归宿在哪里?来到大雪拥塞的蓝田关外,连马也不肯前行。你应是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唐宪宗崇奉佛教,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三日。于是,“王公士民,瞻奉施舍,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
韩愈鉴于奉佛给国家和百姓造成巨大的危害,同时佛教的教义和儒家学说不同,因而写了《论佛骨表》,指出历史上那些“事佛求福”的君主,不仅没有得福,而且“乃更得祸”,灭国亡宗,因此“佛不足事”。现在迎佛骨以供养,使百姓“老少奔波,弃业其次”,为害不浅。况且佛教“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所以,应当把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
韩愈因此得罪唐宪宗,被贬至潮州,走到蓝田关时写了这首诗给来送行的侄孙韩湘。诗中头两句,用“朝”和“夕”形容了自己被贬官的速度之快,第三、四句点明了自己被贬的原因,委婉的表示了“欲为圣明除弊事”反而被贬的埋怨之意。后面四句以自己对前途凶多吉少的忧虑进一步衬托被贬潮州的不平。结尾感伤凄楚,蕴含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