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气词
用在句尾、句首或句中,表示各种不同语气的词,叫语气词。语气词数量不多,用法却相当复杂:同一个语气词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同一种语气又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示。
(一)陈述语气
1.也
“也”表示陈述语气,有句尾和句中两种位置。用在句尾,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判断。例见第四章的“判断句”。
(2)表示确认。有时和“是……的”相当。如:
1.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就是杀了我,(宋国)也是不会停止防守的。
2.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方勺:《方腊起义》)
——江南各州县,是可以一口气攻打下来的。
(3)用在因果句句尾,表示申述原因或进行推理。如:
3.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韩非子·五蠹》)
——千丈高山,跛脚的羊也很容易赶上去放牧,因为坡度平缓。
4.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史记·陈涉起义》)
——于是,他们假说是公子扶苏、项燕领导的队伍,这是为了顺从人民的心愿。
以上两例由果溯因,“也”表示申述因由。
5.小人错(措)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天论》)
——小人自己不努力工作,专门追求那些属于天道的东西,所以天天退步。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不登上高山看看,就不知道天的高远。
以上两例由因及果,“也”表示推断结果。
句中“也”,有时可以译为“啊、呀”。“也”用在句中有两种情况:
(1)表示句中停顿——主语后、句首时间状语后、复句的前一个分句后,有突出它前边词语或分句的作用。如:
7.英将也,驰而前。(《清稗类钞·冯婉贞》)
——英国军官,骑着马走在前边。“也”用在主语后。
8.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难一》)
——当时,尧在哪里?“也”用在时间状语后。
9.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列子·愚公移山》)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也”用在复句的前一个分句后。
(2)表示列举,有加以强调,提起读者注意的作用。如:
10.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列子·杞人忧天》)
——山岳呀,河海呀,金石呀,火木呀,这就是形成大地的各种形体。
11.惟免役也,保甲也,市易也,此三者有大利害焉。(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只有免役法、保甲法、市易法这三项法令,还有大利大害的问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