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生我们、养育我们的人,我们按照孝道理该百善孝为先。妻子/丈夫是要陪我们同甘苦、共患难不离不弃度余生的人,我们按照感恩的心与无限的责任感理应加倍珍惜,把另一半当成自己最近的人。
当对父母的孝心与夫妻之间的感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由赵家班得力门生宋小宝与黄圣依主演的《第22条婚规》,将现实的百态融入其中,所有的日常生活中的大矛盾到鸡毛蒜皮,应有尽有。
让人深感接地气的部分,是张铎(宋小宝饰)与悦瞳(黄圣依饰)的婚后生活,因张父张母以及张家亲戚的不停掺和,导致夫妻二人争吵不断。
《第22条婚规》从第1部开始到第2部结束,张铎与悦瞳之间从假结婚到最后产生感情,将实质性婚姻进行到底。
第1部剧中,也就因为张铎与悦瞳最初的假结婚这一点,才能够让张铎与悦瞳之间产生再大的矛盾都能够轻易的被化解掉。
从剧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一对婚姻里的夫妻之间矛盾,如果个人能够跳出婚姻划定的界限之外,很多事情似乎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亲情与婚姻发生矛盾时,张父张母、张铎与悦瞳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一次是,张父一直要自己的儿子张铎立威,并把自己做成儿子的榜样,扬言:“你问问你妈,50岁以后我打过她没有?”
言外之意,男人就该有个男人的样子,媳妇就是用来管教的,在孝心面前,张铎自然不敢违背了父亲的意思。悦瞳将双臂抱在胸前质问张铎:“张铎,你孝顺是应该的,但应该有是非观念,婚姻和孝顺两码事。”
有一次张铎将悦瞳拽进卧室,跪在悦瞳身边,一边作揖,一边抽着自己的嘴巴,自编自演到:“你就说你错没错?”用自编自演的毒打媳妇戏码声音给屋外的父母听。
后来,张铎终于忍不住父母的掺和与折腾,高声呵斥自己的家人:“悦瞳错了吗?你们真的认为悦瞳都是错的吗?”
当孝心与婚姻经营发生了冲突,男人不单单要一碗水端平,最重要的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不道德绑架自己的妻子,这才是一个好男人。
相信所有人都懂得,孝心与愚孝的区别,并且很多人都知道,孝顺应该有是非观念,毕竟孝顺和婚姻是两码事,男人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愚孝来道德绑架自己的媳妇。
在《第22条婚规》中,正因为最初悦瞳是与张铎假结婚的冒牌儿媳身份,才能够对于更多事情与张铎合约式解决。
我们将思想从剧中拉至现实生活,如果在婚姻中的两个人都能够跳出自己划定的身份来面对家庭矛盾时,可能很多事情就真的能够迎刃而解。
父母自然生养儿女不易,但是所有的矛盾完全可以由夫妻二人解决。矛盾有或者无均由夫妻二人决定:一是看夫妻二人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二是看夫妻二人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作为丈夫:
身为儿子与丈夫双重身份的男人,从来不会在父母与妻子发生矛盾时是轻松的,但凡亲情孝顺与婚姻维护经营发生冲突时,男人就一定是那个解决问题的唯一人。
如同《第22条婚规》中剧情一样,张铎并不是每一次都会站在妻子一个队列,也不是每一次都站在父母的队列,他会用自己的办法来完成父母与妻子之间的平衡关系。
为了偶尔满足父母能够认为自己的儿子很“男人”,张铎在父母面前逞威风随后便会将悦瞳拉至单独的空间里,一边高嗓门给父母听,一边小声拜托妻子饶了自己。
为了能够让妻子心里不过于委屈,张铎会适时地当着悦瞳的面来为妻子据理力争。
其实,在家庭矛盾中,没有绝对的孰是孰非,不过是各自站在各自的角度以为了日子好、为了儿子/丈夫好,为了共同的这个家好,各自不同方式与言辞造就了矛盾。
只要男人能够一碗水端平、也有独立正确三观的前提下,能够拎得清孝顺与婚姻之间的关系,一切问题都将会轻而易举的解决。
其次作为妻子:
应该跳出自己是身为儿媳的身份,换个角度去理解与观察公婆的一举一动,想来内心的气愤自然会以最大程度降低,你可以把自己设想为一个长期与公婆有生活接触的熟人,也可以把自己当成他们的女儿身份来换思维考虑公婆的出发点。
这样你不但降低了自己的气愤与不满心理,也会由此能更加理智的用最合适的方式去解决彼此间发生的矛盾。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对方所有的出发点都看成是恶意,从来不愿意用心去考量对方的行为究竟蕴含怎样的实际意义,那么再好的相处也会有一天成为仇人相对。
我这样说,不是要刻意打压儿媳,也不是一定要以偏概全说所有的儿媳都不对,所有的婆婆都对,只是想告诉不同身份的人,世上的事情真的没有绝对可言。
自己能够换一种思维和换一种身份去看待自己与婆家人的矛盾,真的是可以给自己最大的心理创伤保护,因为只有这样也才是将自己伤害降低到最低点相对比较有效的办法,毕竟婚姻如果还是要继续下去,只有自我释怀没有其他佳法。
亲情关系与夫妻关系之间,本不存在实质性的冲突。
不过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用换位思考来设身处地的为关系当中的彼此感同身受,也不愿意用最该具备的善心来揣测关系中的人,才给矛盾创造了有利条件。
身为公婆也好、身为媳妇也罢,身为男人亦是如此,人与人之间本该有换位思考的“为你好”或“好心办坏事”。
人与人之间,多想自己的感受也是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这两点互不相容中,各类关系的人与各不同身份的人,如何看待“家”这个字,能够从这个“家”字中如何理解相处的正确方式罢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你同意换位思考更应该出现在家庭当中的观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