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能骗大人

时间:2025-01-11 08:38:20

调制怪味可乐

买一瓶可乐,喝掉一半后,掺入醋、酱油、盐、芥茉等佐料,精心调制一份色泽正常的怪味可乐。遇到熟人就装作正在喝,然后大方地把“可乐”递上去,对方毫无戒备,一边道谢一边大口喝下去,紧接着皱眉头、张口便吐。

牙膏夹心饼

把夹心饼拆封,小心地拨开两片饼干,去掉原来的夹心,拿出牙膏(最好是黑人牙膏,味道不错的),挤出适量至饼中,分量随个人“饮食”习惯,最后加以黏合,尽量做得逼真像样。只需将之放至明显处,最好准备几片原始的夹心饼,一边吃一边看电视,自然而然就有人光顾品尝了。

免费陷阱

免费体检:保健食品推销员利用老年人不爱上医院的心理,装扮成“义诊医生”,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常规检查后,指出消费者患有某些“疾病”,然后开始推荐产品。

免费试用:经过多次试用后,一些消费者感觉有效,或者多次试用后人情难却而购买了产品,但买回家后才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免费联欢:不法商家以公司周年大庆、回报社会献爱心之名,组织老人参加免费游玩,提供专车接送、免费午餐,在游玩过程中游说老人购买产品。

免费健康咨询:开设“健康免费咨询热线”,只要消费者打进电话咨询,对方都会推荐“包治百病”的同种保健食品。

温情麻痹

推销者抓住老人渴望亲情、害怕孤独的心理,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问候或带点小礼品上门拜访,嘘寒问暖拉家常,组织老人参加集体联欢,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围。老人们往往逐步放松警惕,在情感的支配下购买那些功效不明、价格高昂的保健食品。

人际游说

保健食品商家以高薪招纳一批社交网络庞大的业务员,让他们对身边熟悉的老年亲戚、朋友、同事等进行游说、推销。老年人有时碍于情面,有时则因轻信亲近的人而盲目购买。

附赠诱惑

老人往往深受勤俭节约的传统思想影响,热衷于接受商家“免费、额外”赠送礼品。骗子利用这一点,通过免费活动、赠品等方式吸引老人,进而实施诈骗。

假冒政府工作人员

骗子常常假冒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以检查、调查或是发放福利为名,向老年人索要个人信息或者收取所谓的“手续费”。他们可能会说:“您有资格申请一项福利补助,但需要先支付一笔费用。”或者“我们需要核实您的身份,请提供您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号。”

网络购物诈骗

很多老年人开始接触网络购物,骗子专门利用这一点,制造虚假的购物网站或社交媒体广告。他们会用低得令人惊讶的价格吸引老人,比如某款热门电子产品只卖几百元,甚至打着“清仓大甩卖”的幌子,让人觉得不买就亏了。下单后,老人们往往收不到货,或者收到的根本不是宣传中的商品。

假冒亲友电话

骗子通过网络查找老年人的家人信息,然后假装成他们的儿女、孙子等,打电话给老年人,声称自己遇到了紧急情况,需要钱来解决问题。比如,他们可能会说:“妈,我出车祸了,急需钱治病!”为了让老年人相信,骗子往往会使用一些熟悉的口气和语调。

这些方法各有不同,但都是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弱点或信任进行诈骗。建议老年人提高警惕,遇到此类情况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